百王之無變,足以為道貫。一廢一起,應之以貫,理貫不亂。不知貫,不知應變。
荀子 《荀子·天論》名句出處
摘自《荀子·天論》
解釋:經過歷代都相沿不變的東西,足以作為一貫適用的原則。朝代有興衰變化,但都是用一貫的原則來適應。整理出一貫的原則來,社會就不會混亂。不懂得這個一貫的原則,就不知道如何去適應事物的變化。
原文摘要:
之命在天,國之命在禮。君人者,隆禮尊賢而王,重法愛民而霸,好利多詐而危,權謀傾覆幽險而亡矣。大天而思之,孰與物畜而制之!從天而頌之,孰與制天命而用之!望時而待之,孰與應時而使之!因物而多之,孰與騁能而化之!思物而物之,孰與理物而勿失之也!願於物之所以生,孰與有物之所以成!故錯人而思天,則失萬物之情。百王之無變,足以為道貫。一廢一起,應之以貫,理貫不亂。不知貫,不知應變。貫之大體未嘗亡也。亂生其差,治盡其詳。故道之所善,中則可從,畸則不可為,匿則大惑。水行者表深,表不明則陷。治民者表道,表不明則亂。禮者,表也。非禮,昏世也;昏世,大亂也。故道無不明,外內異表,隱顯有常,民陷乃去。萬物為道一偏,一物為萬物一偏。愚者為一物一偏,而自以為知道,無知也。慎子有見於後,無見於
名句書法欣賞
荀子名句,荀子·天論名句
名句推薦
無求到處人情好,不飲任他酒價高。
佚名《增廣賢文·上集》民之歸仁也,猶水之就下、獸之走壙也。
孟子《孟子·離婁章句上·第九節》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
李清照《聲聲慢·尋尋覓覓》積善三年,知之者少,為惡一日,聞於天下。
房玄齡《晉書·帝紀·第一章》志閒而少欲,心安而不懼,形勞而不倦,氣從以順,各從其欲,皆得所願。
佚名《黃帝內經·上古天真論》雖萬被戮,豈有悔哉!
班固《漢書·傳·司馬遷傳》智欲圓而行欲方,膽欲大而心欲小。
程登吉《幼學瓊林·卷三·人事》念疇昔風流,暗傷如許。
柳如是《金明池·詠寒柳》
詩詞推薦
![百王之無變,足以為道貫。一廢一起,應之以貫,理貫不亂。不知貫,不知應變。 詩詞名句](/img/7/d01/nBnau4Wa4lWZ3dHZj9ycldWYtl2Lt92YucmbhdnbhlGZpNmLt9yL6MHc0RH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