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餘有成言,古孰與今庶

乾隆聞江南米價平詩以志事

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聞江南米價平詩以志事》

全文:
淮揚秋災重,澤鴻時廑慮。
亟力事燒草,乃得涸沮洳。
興化及鹽城,頗有春耕處。
加賑不啻再,猶恐或遺誤。
邇來大轉旋,遍野青秧布。
恃此民心安,鄉里不輕去。
又聞市頭米,其價乃如故。
此事豈無繇,凡百謀貴預。
去歲災方形,倡言採買數。
聞之亟止之,民趨利如騖。
踴貴有必致,況復吏役蠹。
大率官收五,民將倍十措。
不如聽其便,濟之截漕屢。
伊余籌之深,可以淺言諭。
今有人於此,愛其幼子孺。
其子日食三,無喜亦無惡。
與二藏其一,曰防汝飢哺。
其子必不欲,反以調飢訴。
耕餘有成言,古孰與今庶
寄語牧民人,禮經未易注。

乾隆詩詞大全

參考注釋

成言

(1).訂約,成議。《左傳·襄公二十七年》:“壬戌, 楚 公子 黑肱 先至,成言於 晉 。”《楚辭·離騷》:“初既與余成言兮,後悔遁而有他。” 朱熹 集註:“成言,謂成其要約之言也。” 宋 辛棄疾 《沁園春·將止酒戒酒杯使勿近》詞:“與汝成言:‘勿留亟退,吾力猶能肆汝杯。’”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寄生》:“前與 張公 業有成言,延數日而遽悔之。”

(2).形成完整的論斷。 晉 杜預 《<春秋經傳集解>序》:“《春秋》雖以一字為褒貶,然皆須數句以成言。”

孰與

(1).與誰。《公羊傳·宣公十五年》:“ 莊王 曰‘子去我而歸,吾孰與處於此?吾亦從子而歸爾。’”《史記·孟嘗君列傳》:“ 齊 無 秦 ,則天下集 齊 , 親弗 必走,則 齊王 孰與為其國也!”《新唐書·韓翃傳》:“時有兩 韓翃 ,其一為刺史,宰相請孰與, 德宗 曰:‘與詩人 韓翃 。’” 元 王實甫 《西廂記》第四本第三折:“人生長遠別,孰與最關親?不遇知音者,誰憐長嘆人?”

(2).猶言何如。意謂還不如,常用於反詰語氣。《荀子·天論》:“大天而思之,孰與物畜而制之!從天而頌之,孰與制天命而用之!” 漢 班固 《東都賦》:“且夫僻界 西戎 ,險阻四塞,脩其防禦,孰與處乎土中。”《周書·杜杲傳》:“若使 齊 寇乘之,則彼此危矣。孰與心忿悔禍,遷慮改圖。”

(3).比對方怎么樣,表示疑問語氣。用於比照。《墨子·耕柱》:“ 巫馬子 謂 子墨子 曰:‘鬼神孰與聖人明智?’”《戰國策·齊策一》:“我孰與城北 徐公 美?”《史記·范雎蔡澤列傳》:“功彰萬里之外,聲名光輝傳於千世,君孰與 商君 、 吳起 、大夫 種 ?” 宋 王安石 《酬王濬賢良松泉二詩·松》:“試問蒼官值歲寒,戴白孰與蒼然好?” 明 徐渭 《自為墓志銘》:“不知古文士以入幕操潔而死者眾矣,乃 渭 則自死,孰與人死之?”

乾隆名句,聞江南米價平詩以志事名句

詩詞推薦

耕餘有成言,古孰與今庶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