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王士禎的《登文游台》
全文:
玻瓈江上謫仙人,東來萬里辭峨岷。
熙寧元豐不得意,翩然戲弄淮南春。
龍圖學士忤權要,祥符宰相餘王孫。
黃樓一賦軼屈宋,無雙國士推髯秦。
四公相逢向淮海,酒酣耳熱氣益振。
珠湖三十六陂澤,高台下瞰何嶙峋。
錦繡詩篇照天地,與台光景長鮮新。
雲煙過眼一飛鳥,黃河曲注江東奔。
人民城郭半遷改,此台屹立當湖濱。
惠州儋耳垂萬死,後生望古傷吟魂。
何人請籍元祐黨,至今泚顙慚安民。
豈如此台好名字,永絕狐鼠芟荊榛。
我來游眺歲幾度,溪毛明信古所敦。
遠帆如鳥樹如薺,湖光雲霧相摩吞。
嚴冬沆瀣但一氣,大雪片片鋪龍鱗。
酹公一語公莫嗔,作詩一笑君應聞。
參考注釋
如此
(1) 這樣,那樣;像指出的或提出的方式或方法這樣或那樣
如此則荊吳之勢強——《資治通鑑》
理當如此
(2) 達到這個程度或達到這個範圍
勞苦而功高如此。——《史記·項羽本紀》
(3) 這樣的
兩座城市發展的狀況是如此相同
名字
1.人的名與字。 2.指姓名。 3.名稱;名號。 4.命名;稱其名。 5.猶名譽;名聲。 6.即名詞。永絕
永別;永遠斷絕。 漢 應劭 《風俗通·愆禮·山陽太守汝南薛恭祖》:“何有死喪之感,終始永絶,而曾無惻容。” 三國 魏 曹植 《洛神賦》:“悼良會之永絶兮,哀一逝而異鄉。” 唐 穀神子 《博異志·白幽求》:“ 幽求 自是休糧,常服茯苓,好游山水,多在五嶽,永絶宦情矣。” 清 鈕琇 《觚賸·溺妾入夢》:“不幸罹茲水厄,與君永絶。”
狐鼠
城狐社鼠。喻小人,壞人。《文選·沉約<奏彈王源>》:“雖埋輪之志,無屈權右,而狐鼠微物,亦蠹大猷。” 李善 注引《晏子春秋》:“ 景公 問 晏子 曰:治國亦有常乎?對曰:讒佞之人,隱在君側,猶社鼠不熏也,去此乃治矣。” 宋 文天祥 《御試策一道》:“此何等狐鼠輩,而陛下以身庇之。” 清 顧炎武 《薊門送子德歸關中》詩:“ 薊門 朝士多狐鼠,舊日鬚眉化兒女。” 魯迅 《書信集·致曹靖華》:“ 上海 一切如故,出版界上,仍然狐鼠成群。”
荊榛
(1).亦作“ 荊蓁 ”。泛指叢生灌木,多用以形容荒蕪情景。 三國 魏 曹植 《歸思賦》:“城邑寂以空虛,草木穢而荊榛。”一本作“ 荊蓁 ”。 唐 李白 《古風》之一:“王風委蔓草,戰國多荊榛。” 金 元好問 《續小娘歌》之七:“傷心此日河平路,千里荊榛不見人。” 清 吳偉業 《十月下澣宴閬石蒼水齋》詩:“三江風月尊前醉,一郡荊榛笛里聲。”
(2).謂沒入荒野,指逝世。 明 周履靖 《錦箋記·聞訃》:“閨中何意,半道荊蓁,情隔雲泥。”
(3).比喻艱危,困難。《舊唐書·宦官傳·楊復恭》:“吾於荊榛中援立 壽王 。” 元 許謙 《馮公嶺》詩:“胸中芥蒂未盡去,須信坦道多荊榛。”
(4).比喻惡人。 元 麻革 《過陝》詩:“豺狼滿地荊榛合,目斷 中條 是故丘。” 明 夏完淳 《大哀賦》:“未許其冠帶春秋,遂至夫荊榛天地。” 清 厲鶚 《東城雜記·陳御史元倩》:“手披荊榛,身御魑魅。” 周實 《民立報出版日祝賦》詩:“重重草木羞依附,莽莽荊榛待剪除。”
(5).芥蒂;不快。 明 陳汝元 《金蓮記·射策》:“笑譚之頃,便起荊榛。”
王士禎名句,登文游台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