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元代吳當的《講儀》
全文:
山城馬足動紅塵,雜沓晨趨服色新。
綿蕞草儀誰所具,傷心半是大廷臣。
參考注釋
綿蕞
亦作“ 綿蕝 ”。亦作“緜蕞”。亦作“緜蕝”。1.據《史記·劉敬叔孫通列傳》載, 叔孫通 欲為 漢高祖 創立朝儀,使征 魯 諸生三十餘人, 叔孫通 “遂與所徵三十人西,及上左右為學者與其弟子百餘人為緜蕞野外”,習肄月餘始成。按,引繩為“緜”,束茅以表位為“蕞”。後因謂制訂整頓朝儀典章為“綿蕞”或“綿蕝”。《舊唐書·杜鴻漸傳》:“ 鴻漸 素習帝王陳布之儀,君臣朝見之禮,遂採摭舊儀,綿蕝其事。” 宋 范仲淹 《奏乞兩府兼判》:“太常禮院,用歷代之禮,或不謹於典法,隨時綿蕝,綱紀寖壞,制度日隳。” 沉礪 《感懷》詩之七:“ 叔孫 綿蕝曾何補, 優孟 衣冠聊解嘲。”
(2).引申指經營創建。 宋 劉克莊 《念奴嬌·二和丙寅生日》詞:“草堂緜蕝,百年棲託於此。” 梁啓超 《復劉古愚山長書》:“海內志士,頗跂息輻集,謂庶有瘳,既為言者所阻,綿蕝未定,遽以輟散。” 湯一鶚 《論裁撤領事裁判權之預備》:“以綿蕞草創,而不求其備。”
(3).借指表率。 唐 皮日休 《移成均博士書》:“洸洸乎,洋洋乎,為諸生之蓍龜,作後來之綿蕝。”
傷心
心裡非常痛苦
別為這事傷心
大廷
見“ 大庭 ”。
吳當名句,講儀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