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元代鄧伯凱的《古寺晴嵐》
全文:
過堂鍾罷日三竿,如霧如煙鎖佛壇。
滿地落紅春寂寂,上林空翠畫漫漫。
衲衣頻焙薰籠暖,貝葉濃翻講座寒。
安得狂風為吹散,重扶短杖叩禪關。
參考注釋
衲衣
(1).僧衣。《南齊書·張欣泰傳》:“ 欣泰 通涉雅俗,交結多是名素。下直輒遊園池,著鹿皮冠,衲衣錫杖。” 唐 賈島 《崇聖寺斌公房》詩:“落日寒山磬,多年壞衲衣。”《資治通鑑·後晉齊王開運二年》:“ 仁達 欲自立,恐眾心未服,以 雪峯寺 僧 卓巖明 素為眾所重,乃言:‘此僧目重瞳子,手垂過膝,真天子也。’相與迎之。己亥,立為帝,解去衲衣,被以袞冕,帥將吏北面拜之。” 清 黃景仁 《慈光寺前明鄭貴妃賜袈裟歌》:“銅駝荊棘尋常見,何論區區一衲衣。”
(2).代稱僧人。 宋 梅堯臣 《僧可真東歸因謁范蘇州》詩:“野策過寒水,山童護衲衣。” 清 顧炎武 《楚僧元瑛談湖南三十年來事作四絕句》之四:“夢到江頭橘柚林,衲衣桑下愜同心。”
(3).道袍。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獻四·傅山父子》:“亂後,夢天帝賜以黃冠衲衣,遂為道士裝。”
(4).補綴過的衣服。泛指破舊衣服。 宋 吳淑 《江淮異人錄·建康貧者》:“時盛寒,官方施貧者衲衣。見其劇單,以一衲衣與之。辭不受。” 清 俞正燮 《癸巳類稿·韓文靖公事輯》:“ 熙載 嘗著衲衣負筐,令門生 舒雅 執手版,乞食諸姬院,以為笑樂。”
薰籠
有籠覆蓋的熏爐。可用以燻烤衣服。 唐 孟浩然 《寒夜》詩:“夜久燈花落,薰籠香氣微。”《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六:“小娘子茶潑濕了衣袖,到房裡薰籠上烘烘。”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辭院》:“眠香占花風流陣,今宵正倚薰籠困,那知打散鴛鴦金彈狠。”
貝葉
古代 印度 人用以寫經的樹葉。亦借指佛經。 唐 玄奘 《謝敕賚經序啟》:“遂使 給園 精舍,併入提封;貝葉靈文,鹹歸冊府。” 元 榮肇 《原釋》:“如兇惡之徒,日誦貝葉之書,心藏蛇蠍之行,既死矣,以其能信佛,佛即引之而享天堂之樂。”
講座
一種教學形式,多利用報告會、廣播等方式進行
漢語拼音講座
鄧伯凱名句,古寺晴嵐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