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楊傑的《和章學士祈晴昭亭山》
全文:
洪範八政一曰食,民非稼穡胡為生。
江南風俗重圩垾,歲遇豐稔倉箱盈。
嘉祐六年宛陵郡,積月霖雨妨秋成。
昔之鬱郁若雲秀,今也泛泛猶青萍。
豈惟百姓失所望,將恐祭祀無粢盛。
集仙到郡為憫惻,齋心命駕祈昭亭。
昭亭山下欲回轍,太陽赫赫輝雙旌。
老農乘時得刈穫,清風和氣謳歌聲。
我知夫子禱已久,由有盛德通神明。
願公移此福天下,陰陽調燮歸和羹。
參考注釋
公移
舊時行用於不相統屬的官署間的公文的總稱。 宋 無名氏 《儒林公議》卷上:“ 拓跋德明 承 繼遷 土宇,志在自守,然其下部族亦時寇抄邊境,及公移究詰,則陽言不知。” 宋 趙彥衛 《雲麓漫鈔》卷七:“急急如律令, 漢 之公移常語,猶今雲符到。奉行 張天師 , 漢 人故承用之,而道家遂得祖述。” 明 徐師曾 《文體明辨·公移》:“按:公移者,諸司相移之詞也。其名不一,故以公移括之。”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異四·準字諱兩見》:“ 宋 寇萊公 準 作相,諸司公移,諱其名,改為‘準’,至今相沿不易。”
天下
(1) 四海之內,全中國
魚鱉黿鼉為天下富。——《孫子·謀政》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公孫丑下》
天下三分。——諸葛亮《出師表》
天下之美。——明· 劉基《郁離子·千里馬篇》
(2) 人世間,社會上
天下誰人不識君。——唐· 高適《別董大》
天下物皆然。——清· 袁枚《黃生借書說》
天下事有難易乎。——清· 彭端淑《為學一首示子侄》
(3) 全世界,所有的人
天下縞素。——《戰國策·魏策》
天下順之。——《孟子·公孫丑下》
以天下之所順。
先天下之憂而憂。——宋· 范仲淹《岳陽樓記》
後天下之樂而樂。
(4) 國家或國家的統治權
傳天下不足多。——《韓非子·五蠹》
為天下理財。——宋· 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
共爭天下。——《資治通鑑》
天下事誰可支柱者。——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5) 自然界,天地間
知天下之寒。——《呂氏春秋·察今》
陰陽
(1)
(2) 古代哲學概念。古代樸素的唯物主義思想家把矛盾運動中的萬事萬物概括為“陰”、“陽”兩個對立的範疇,並以雙方變化的原理來說明物質世界的運動
陰陽易位。——《楚辭·屈原·涉江》
(3) 日月運轉之學
陰陽曆算。——《後漢書·張衡傳》
研核陰陽。
(4) 天氣的變化
陰陽之變。——《呂氏春秋·察今》
調燮
(1).猶言調和陰陽。古謂宰相能調和陰陽,治理國事,故以稱宰相。 唐 顏舒 《刻漏賦》:“罷衣裳之顛倒,配皇極而調燮。” 宋 沉遼 《德相送荊公三詩用元韻戲為之》:“我昔造公室,公方任調燮。” 清 蔣士銓 《桂林霜·議恤》:“世掌絲綸,官居鼎鉉,中書慚任調燮。”
(2).調養;調理。 金 朱之才 《臥病有感二十韻》:“齒髮久已疏,又復失調燮。” 宋 陸游 《冬夜作短歌》:“衣裘視寒暖,日夜自調燮。” 清 朱之瑜 《與板矩書》之一:“臺兄英年暢遂,精研調燮之理,何為亦有此恙?”
和羹
(1).配以不同調味品而製成的羹湯。《書·說命下》:“若作和羹,爾惟鹽梅。” 孔 傳:“鹽,鹹;梅,醋。羹須鹹醋以和之。” 南朝 宋 宗炳 《答何衡陽書》:“貝錦以繁采發華;和羹以鹽梅致旨。”後用以比喻大臣輔助君主綜理國政。 唐 錢起 《陪郭令公東亭宴集》詩:“不愁懽樂盡,積慶在和羹。” 清 錢謙益 《吳門送福清公還閩》詩之二:“舉朝水火和羹苦,於野玄黃戰血重。”
(2).喻宰輔之職。 宋 王禹偁 《授御史大夫可司徒門下侍郎平章事制》:“弄印之名已著,和羹之命爰行。”
楊傑名句,和章學士祈晴昭亭山名句
名句推薦
蛟鼉不敢吞奇骨,放作神州學劍人
陳三立《題程道存之罘出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