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三箭山我皇祖經此三箭連逾峰巔因以得名丙寅秋過之曾成近體重瞻聖跡再賡前章》
全文:
山名三箭志曾聞,㠎嶪孤峰迥絕群。
憶昔烏號發連矢,至今雀躍服千軍。
初來西狩秋方杪,重度東風春欲分。
我亦彎弧思繼武,惟殷仰止恧瞻雲。
參考注釋
烏號
(1).《淮南子·原道訓》:“射者扞烏號之弓,彎棊衛之箭。” 高誘 註:“烏號,桑柘,其材堅勁,烏峙其上,及其將飛,枝必橈下,勁能復巢,烏隨之,烏不敢飛,號呼其上。伐其枝以為弓,因曰烏號之弓也。一説 黃帝 鑄鼎於 荊山 鼎湖 ,得道而仙,乘龍而上,其臣援弓射龍,欲下 黃帝 ,不能也。烏,於也;號,呼也。於是抱弓而號。因名其弓為烏號之弓也。”後以“烏號”指良弓。《太平御覽》卷三四七引 漢 陳琳 《武庫賦》:“弓則烏號、越棘、繁弱、角端。” 唐 駱賓王 《從軍中行路難》之二:“百發烏號遙碎柳,七尺龍文迥照蓮。” 明 楊珽 《龍膏記·脫難》:“休得把烏號架,休得把青莖射。”
(2).表示對死者哀悼。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廬江水》:“﹝ 匡俗 ﹞屢逃徵聘,廬於此山,時人敬之。 俗 後仙化,空廬猶存。弟子覩室悲哀。哭之旦暮,事同‘烏號’。” 宋 葉適 《何參政輓歌》之二:“佳哉鳳凰壠,悲甚付烏號。”
(3).稱人死亡的敬辭。《舊五代史·漢書·高祖紀論》:“及回鑾輅,尋墮烏號,故雖有應運之名,而未覩為君之德也。”
連矢
(1).一箭接一箭。《新五代史·雜傳八·王晏球》:“ 晏球 先至水次,方坐胡牀指麾,而 都 眾掩至, 晏球 與左右十餘人連矢射之, 都 眾稍卻。”
(2).猶連珠箭。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老饕》:“ 邢德 , 澤州 人,緑林之傑也,能挽強弩,發連矢,稱一時絶技。”參見“ 連珠箭 ”。
至今
(1) 直至此刻
至今杳無音信
(2) 直到今天
雀躍
(1) 高興地或歡鬧地活動
兩隻白鴿在綠色草坪上雀躍
(2) 如雀跳躍。比喻欣喜興奮到極點
歡呼雀躍
乾隆名句,三箭山我皇祖經此三箭連逾峰巔因以得名丙寅秋過之曾成近體重瞻聖跡再賡前章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