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愛烏罕四駿歌》
全文:
天山左右多回部,聲教古艱通譯鞮。
分疆劃界各領眾,其名不可僂指稽。
愛烏罕實土著國,遙在拔達山更西。
遣使進表非招致,浡泥蠟紙金字題。
先以乘馬色不一,嘉誠那責比物齊。
使者郵至早賜遣,按程馬到憐穿蹄。
曰驄超洱菊花簇,度西海忽蹀金堤。
昂藏之騮若噴玉,用昭徠遠房星低。
有騋有騋生月𩨸,一形十影耳竹批。
凌昆之駿色正白,不須鞭策行追霓。
高逾七尺長八尺,為龍一一皆駃騠。
于闐董氈四五尺,伯時圖畫猶艷提。
別毛按品予嘉號,永志底貢無乖暌。
所幸在此懼在此,太保作訓吾將徯。
參考注釋
乘馬
(1).駕馬,用馬駕車。《易·繫辭下》:“服牛乘馬,引重致遠。”《管子·乘馬》:“天下乘馬服牛,而任之輕重有制。”
(2).猶運籌。謂經濟謀劃。《管子·乘馬》題解 郭沫若 等集校引 何如璋 云:“馬者,算數之籌,如今所謂法馬……乘者,計也。《周禮·天官·宰夫》‘乘其財用之出入’,即今算法乘除之謂。凡治國之法制,皆出於數,有所建置,必立馬乘之,乃知其輕重長短多寡之數,而措注各得其宜。篇中言地、言用、言朝、言車,而詳發均地分民,是標名《乘馬》本旨。”參閱 馬非百 《管子輕重篇新詮》。
(3).複姓。 漢 有 乘馬絺 。
(1).四匹馬拉的車。《詩·鄭風·大叔于田》:“大叔于田,乘乘馬。”
(2).指四匹馬。《詩·大雅·崧高》:“路車乘馬,我圖爾居。” 毛 傳:“乘馬,四馬也。”
不一
(1)
不一致,不相同
意見不一
(2)
有差異,質量不同
質量不一
(3)
舊時書信末尾用語,表示不一一詳說
比物
(1).齊同其馬力。物,馬之力。《詩·小雅·六月》:“比物四驪,閒之維則。” 朱熹 集傳:“比物,齊其力也。凡大事、祭祀、朝覲、會同,毛馬而頒之。凡軍事,物馬而頒之。毛馬齊其色,物馬齊其力。”
(2).泛指協調眾物,使和諧、配合得當。《禮記·樂記》:“樂者,審一以定和,比物以飾節。” 鄭玄 註:“比物,謂雜金、革、土、匏之屬也。”
(3).連綴同類的事物,進行排比歸納。《韓非子·難言》:“多言繁稱,連類比物,則見以為虛而無用。”《文選·顏延之<祭屈原文>》:“身絶 郢 闕,跡遍 湘 乾。比物荃蓀,連類龍鸞。” 李善 注引 王逸 《<楚辭>序》:“善鳥香草,以配忠貞,虯龍鸞鳳,以託君子。” 明 何景明 《與李空同論詩書》:“僕謂詩文有不可易之法者,辭斷而意屬,聯類而比物也。”
乾隆名句,愛烏罕四駿歌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