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釋崇岳的《偈頌一百二十三首》
全文:
海上爭馳老柏庭,生憎佛祖長無明。
驀然打個翻身轉,依舊龍門一派清。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海上
(1).海邊;海島。《呂氏春秋·恃君》:“ 柱厲叔 事 莒敖公 ,自以為不知而去,居於海上,夏日則食菱芡,冬日則食橡栗。”《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 公孫弘 ﹞家貧,牧豕海上。”《後漢書·荀爽傳》:“﹝ 荀爽 ﹞後遭黨錮,隱於海上,又南遁 漢 濱。” 明 陸深 《春雨堂隨筆》:“予家海上,園亭中喜種雜花。”
(2).指湖濱。《文選·江淹<恨賦>》:“遷客 海 上,流戍 隴 陰。” 李善 注引《漢書》:“ 匈奴 乃徙 蘇武 北海 上無人處。”
(3).海面上。《漢書·郊祀志上》:“及 秦始皇 至海上,則方士爭言之。” 南朝 梁 沉約 《夕行聞夜鶴》詩:“愍海上之驚鳧,傷雲閒之離鶴。” 唐 皮日休 《奉酬崔璐進士見寄次韻》:“意超海上鷹,運跼轅下駒。”
(4).指 上海 。猶言 滬 上。《海上花列傳》第一回:“只因 海 上自通商以來,南部煙花日新月盛。” 馮自由 《中國教育會與愛國學社》:“壬寅春,旅 滬 志士 餘杭 章炳麟 ……因聯絡 海 上有志之士,發起中國教育會為策動機關。” 王旡生 《論小說與改良社會之關係》:“吾聞 海 上諸君子,發大願合大力,既賡續此報,復求所以改良者,吾未嘗不為之距躍三百,喜而不寐也。”
爭馳
競相賓士。 唐 常建 《古興》詩:“將軍死重圍, 漢 卒猶爭馳。” 唐 呂岩 《沁園春》詞:“造化爭馳,虎龍交*媾,進火功夫牛斗危。” 宋 梅堯臣 《臘日出獵因游梅山蘭若》詩:“我與二三騎,爭馳孤戍旁。”
生憎
最恨;偏恨。 唐 盧照鄰 《長安古意》詩:“生憎帳額繡孤鸞,好取門帘帖雙燕。” 宋 晏幾道 《木蘭花》詞:“生憎繁杏緑陰時,正礙粉牆偷眼覰。” 清 趙翼 《秋燕》詩:“生憎燕子炎涼甚,春便飛來秋便歸。” 陳子范 《有感》詩:“自笑驚弓如野鳥,生憎逐臭是青蠅。”
佛祖
(1).佛教稱修行成道者為佛,開創宗派者為祖師,故稱成佛作祖者為佛祖。 宋 志磐 有《佛祖統紀》五十四卷,詳載 天台宗 的源流。 宋 蘇軾 《和蔡景繁海州石室》詩:“前年開閣放柳枝,今年洗心歸佛祖。” 宋 何薳 《春渚紀聞·蘇黃秦書各有所僻》:“余家收 山谷 所書禪句幾三十餘首,有雲……‘自是釣魚船上客,偶除鬚鬢著袈裟,佛祖位中留不住,夜來依舊宿蘆花。’” 元 宋旡 《答無住和太初韻見寄》:“眼高無佛祖,詩癖有山兄。”
(2).指佛教的創始人 釋迦牟尼 。
(3).猶言老天爺。表示驚嘆之詞。《紅樓夢》第四一回:“ 劉姥姥 聽了,搖頭吐舌説道:‘我的佛祖!倒得十來隻雞來配他,怪道這個味兒!’”
無明
(1).目不見。《楚辭·九章·懷沙》:“ 離婁 微睇兮,瞽以為無明。”
(2).梵語的意譯。謂痴愚無智慧。 晉 王該 《日燭》:“拱己內治,總持法忍。三世都寂,一心豁盡。寄耳無明,寓目莫準。” 明 葉憲祖 《北邙說法》:“幾番塵世,識神一點不差移,只為那無明起妄,宿業成迷。”
(3).指無明火。《醒世恆言·勘皮靴單證二郎神》:“睡至半夜,便覺頭痛眼熱,四肢無力,遍身不疼不癢,無明頓發熬煎,依然病倒。”《紅樓夢》第二八回:“正在一腔無明,未曾發泄,又勾起傷春愁思。”參見“ 無明火 ”。
釋崇岳名句,偈頌一百二十三首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