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唐代杜甫的《雷》
全文:
大旱山嶽燋,密雲復無雨。
南方瘴癘地,罹此農事苦。
封內必舞雩,峽中喧擊鼓。
真龍竟寂寞,土梗空俯僂。
吁嗟公私病,稅斂缺不補。
故老仰面啼,瘡痍向誰數。
暴尪或前聞,鞭巫非稽古。
請先偃甲兵,處分聽人主。
萬邦但各業,一物休盡取。
水旱其數然,堯湯免親睹。
上天鑠金石,群盜亂豺虎。
二者存一端,愆陽不猶愈。
昨宵殷其雷,風過齊萬弩。
復吹霾翳散,虛覺神靈聚。
氣暍腸胃融,汗滋衣裳污。
吾衰尤拙計,失望築場圃。
參考注釋
一端
(1).指物件的一頭。 魯迅 《朝花夕拾·無常》:“門口是一塊活板,人一進門,踏著木板的這一端,塑在那一端的他便撲過來,鐵索正套在你脖子上。” 冰心 《寄小讀者》十一:“我得了一支五彩漆管的鉛筆,一端有個橡皮帽子。”
(2).指事情的一點或一個方面。 漢 王充 《論衡·實知》:“夫術數直見一端,不能盡其實。” 三國 魏 嵇康 《聲無哀樂論》:“今粗明其一端,亦可思過半矣。” 清 方苞 《讀邶鄘至曹檜十一國風》:“或同始而異終,或將傾而復植,豈可以一端盡哉?” 魯迅 《吶喊·端午節》:“他自己說,他是自從出世以來,只有人向他來要債,他從沒有向人去討過債,所以這一端是‘非其所長’。”
(3).表布帛數量。古代布帛二端相向卷,合為一匹,一端為半匹,其長度相當於二丈。 漢 桓寬 《鹽鐵論·力耕》:“夫中國一端之縵,得 匈奴 累金之物。”《古詩十九首》之十八:“客從遠方來,遺我一端綺。”《左傳·昭公二十六年》“幣錦二兩” 晉 杜預 註:“二丈為一端,二端為一兩,所謂匹也。” 宋 葉夢得 《避暑錄話》卷下:“﹝ 張友正 ﹞與染工為鄰,或問其故。答曰:‘吾欲假其縑素學書耳。’於是與約,凡有欲染皂者先假之,一端酬二百金。如是日書數端。”
(4).方言。表示一舀的數量。 周立波 《山鄉巨變》下十七:“ 盛佳秀 舀了一端飼。”
愆陽
亦作“ 愆暘 ”。陽氣過盛。本謂冬天溫和,有悖節令。後亦指天旱或酷熱。《左傳·昭公四年》:“夫冰以風壯,而以風出,其藏之也周,其用之也徧,則冬無愆陽,夏無伏陰。” 杜預 註:“愆,過也。謂冬溫。”《逸周書·時訓》:“草木不黃落,是為愆陽;蟄蟲不鹹俯,民多流亡。” 唐 白居易 《祈皋亭神文》:“去秋愆陽,今夏少雨,實憂災沴,重困 杭 人。” 前蜀 杜光庭 《神仙感遇傳·釋玄照》:“今愆暘經時,國內荒饉,可致甘澤,以救生靈。” 明 劉基 《次韻石末公閔雨》:“豈意愆陽為沴氣,忽過炎夏到秋風。”
不猶
(1).不同。《詩·召南·小星》:“抱衾與裯,寔命不猶。” 毛 傳:“猶,若也。” 鄭玄 箋:“不若,亦言尊卑異也。”
(2).指不同平常,比平常壞。 清 洪昇 《長生殿·獻發》:“只道君心可托,萬歲為歡。誰想妾命不猶,一朝逢怒。遂致促駕宮車,放歸私第。”
(3).不可,不以為然。《詩·小雅·白華》:“天步艱難,之子不猶。” 毛 傳:“猶,可也。”
杜甫名句,雷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