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張公庠的《宮詞》
全文:
學士承宣到玉堂,中官鎖院月侵廊。
白麻誕告千官喜,皇子初封一字王。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學士
(1) 學位的一種,通常是初級或最低級學位
文學士
(2) 古代在國學讀書的學生
承宣
繼承發揚。《漢書·匡衡傳》:“繼體之君心存於承宣先王之德而褒大其功。”
玉堂
(1).玉飾的殿堂。亦為宮殿的美稱。 戰國 楚 宋玉 《風賦》:“然後倘佯中庭,北上玉堂,躋於羅帷,經於洞房,迺得為大王之風也。”《韓非子·守道》:“人主甘服於玉堂之中。” 漢 劉向 《九嘆·逢紛》:“芙蓉蓋而菱華車兮,紫貝闕而玉堂。” 晉 孫綽 《游天台山賦》:“朱閣玲瓏於林間,玉堂陰映於高隅。”
(2). 漢 宮殿名。《史記·孝武本紀》:“於是作 建章 宮……其南有 玉堂 、 璧門 、 大鳥 之屬。” 司馬貞 索隱引《漢武故事》:“ 玉堂 基與 未央 前殿等,去地十二丈。”《東觀漢記·孝沖皇帝紀》:“ 永嘉 元年春正月,帝崩於 玉堂 前殿。”
(3).泛指宮殿。 唐 杜甫 《進雕賦表》:“令 賈馬 之徒,得排金門,上玉堂者甚眾矣。”
(4).官署名。 漢 侍中有玉堂署, 宋 以後翰林院亦稱玉堂。《漢書·李尋傳》:“過隨眾賢待詔,食太官,衣御府,久污玉堂之署。” 顏師古 註:“ 玉堂殿 在 未央宮 。” 王先謙 補註引 何焯 曰:“ 漢 時待詔於 玉堂殿 , 唐 時待詔於翰林院,至 宋 以後,翰林遂並蒙玉堂之號。”《宋史·蘇易簡傳》:“帝嘗以輕綃飛白大書‘玉堂之署’四字,令 易簡 牓於廳額。” 明 李東陽 《院中即事》詩:“遙羨玉堂諸院長,酒杯能緑火能紅。”《兒女英雄傳》第一回:“至於那入金馬,登玉堂,是少年朋友的事業,我過了景了。” 王闓運 《郭新楷傳》:“君逸才也,玉堂群彥為愧多矣。”
(5).嬪妃的居所。借指寵妃。《漢書·谷永傳》:“抑損椒房玉堂之盛寵。” 顏師古 註:“玉堂,嬖倖之舍也。”《後漢書·翟酺傳》:“願陛下親自勞恤,研精緻思,勉求忠貞之臣,誅遠佞諂之黨,損玉堂之盛。”
(6).神仙的居處。《文選·左思<吳都賦>》:“玉堂對霤,石室相距。” 劉逵 註:“玉堂石室,仙人居也。” 明 李東陽 《鏡川先生宅賞白牡丹》詩:“玉堂天上清,玉版天下白。”
(7).豪貴的宅第。 南朝 宋 鮑照 《喜雨》詩:“驚雷鳴桂渚,迴涓流玉堂。” 唐 張柬之 《東飛伯勞歌》:“窈窕玉堂褰翠幙,參差繡戶懸珠箔。” 清 朱彝尊 《水仙子·為毛大可挽姬人曼殊》曲:“玉堂傳説小名兒,檀板能歌絶妙詞。”
(8).經穴名。《醫宗金鑒·正骨心法要旨·頭面部》:“玉堂在口內上齶,一名上含,其竅即頑顙也。”
中官
(1).古官名。《左傳·昭公十七年》“ 大暤氏 以龍紀,故為龍師而龍名” 孔穎達 疏引 漢 服虔 云:“ 大暤 以龍名官,春官為青龍氏,夏官為幸龍氏,秋官為白龍氏,冬官為黑龍氏,中官為黃龍氏。” 唐 賈公彥 《<周禮正義>序》:“春官為木正,夏官為火正,秋官為金正,冬官為水正,中官為土正。”自 唐 以後,掌天文曆法之官,亦以春、夏、中、秋、冬官分稱,各設正一人。
(2).宮內、朝內之官。《國語·晉語四》:“ 胥 籍 …… 董 韓 ,寔掌近官。諸 姬 之良,掌其中官。異姓之能,掌其遠官。” 韋昭 註:“中官,內官。”《後漢書·郎顗傳》:“方今中官外司,各各考事。”
(3).宦官。《漢書·高后紀》:“諸中官、宦者令丞,皆賜爵關內侯,食邑。” 顏師古 註:“諸中官,凡閹人給事於中者皆是也。”《後漢書·朱穆傳》:“當今中官近習,竊持國柄。”《清史稿·世祖紀二》:“祖宗創業,未嘗任用中官。且 明朝 亡國,亦因委用宦寺。”
(4).星位或星區名。《宋史·禮志二》:“圜丘,有司攝事,祀昊天、配帝、五方帝、日月、五星、中官、外官、眾星總六百八十七位。” 清 錢大昕 《廿二史考異·宋史·天文志》:“案《晉書天文志》,天文經星,分為三段:一為中官,一為二十八舍,一為星官……其中官之星,以北極紫宮為首,而北斗次之。”
鎖院
亦作“鏁院”。亦作“鎻院”。1.指 宋 代翰林院處理如起草詔書等重大事機時,鎖閉院門,斷絕往來,以防泄密。《宋史·職官志二》:“凡拜宰相及事重者,晚漏上,天子御內東門小殿,宣召面諭,給筆札書所得旨。稟奏歸院,內侍鎖院門,禁止出入。夜漏盡,具詞進入;遲明,白麻出,閤門使引授中書,中書授舍人宣讀。其餘除授並御札,但用寳封,遣內侍送學士院鎖門而已。至於赦書、德音,則中書遣吏持送本院,內侍鎖院如除授焉。” 宋 龐元英 《文昌雜錄》卷六:“自正月九日鏁院,方定二十八日奏號。” 宋 吳自牧 《夢粱錄·士人赴殿試唱名》:“諸路舉人到者,排日赴都堂,簾引訖,伺候擇日殿試。前三日,宣押知制誥、詳定、考試等官赴學士院鎖院,命御策題,然後宣押赴殿。”
(2).指翰林院。 清 趙翼 《題周山茨老圃秋容圖》詩:“鎖院秋燈酒共傾, 粵 江風雨舟共繫。”
(3).指科舉考試的一種措施。考生入試場後即封鎖院門,以防範舞弊。《文獻通考·選舉五》:“詔:祖宗舊法,諸路州軍科場並限八月五日鎖院,緣 福建 去京遠,遂先期用七月; 川 廣 尤遠,遂用六月。今 福建 、 二廣 趨京不遠,恐試下舉人冒名再試,他州可依限八月初五日鎖院。”
(4).指科舉考試。《續資治通鑑·宋太宗端拱元年》:“舊制,鎖院,給左藏庫十萬以資費用。” 梁啓超 《論中國積弱由於防弊》:“於是為帖括,詩賦以錮之,浸假而鎻院,而搜檢,而糊名,而謄録,而迴避。”
(5).指科舉考場。 清 錢謙益 《孫鋡妻王氏墓誌》:“ 鋡 欲以文墨自奮,不就尚寳廕,又不幸屢困鎖院。” 清 錢謙益 《雲間沉長公七十序》:“ 沉長公 少為碩儒,不得志於鎻院,年四十罷去。”
張公庠名句,宮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