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唐代元稹的《大雲寺二十韻》
全文:
地勝花宜台殿,山晴離垢氛。
現身千佛國,護世四王軍。
碧耀高樓花,赬飛半壁文。
鶴林縈古道,雁塔沒歸雲。
幡影中天颺,鐘聲下界聞。
攀蘿極峰頂,游目到江濆。
馴鴿閒依綴,調猿靜守群。
虎行風捷獵,龍睡氣氛氳。
獲稻禪衣卷,燒畬劫火焚。
新英蜂采掇,荒草象耕耘。
缽付靈童洗,香教善女熏。
果枝低罯罯,花雨澤雰雰。
示化維摩疾,降魔力士勛。
聽經神變見,說偈鳥紛紜。
上境光猶在,深谿暗不分。
竹籠煙欲暝,松花日餘曛。
真諦成知別,迷心尚有雲。
多生沉五蘊,宿習樂三墳。
諭鹿車雖設,如花緒正棼。
且將平等義,還奉聖明君。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現身
(1).謂神、佛、菩薩顯出種種身形。 唐 元稹 《大雲寺二十韻》:“現身千佛國,護世四王軍。”《西遊記》第二一回:“哥哥,他既奉法旨暗保師父,所以不能現身明顯,故此點化仙莊。”
(2).出現;露面。 魯迅 《且介亭雜文末編·關於太炎先生二三事》:“ 太炎 先生雖先前也以革命家現身,後來卻退居於寧靜的學者。” 巴金 《家》三十:“只有在正式慶祝的三天裡面,他們才不得不留在家裡,不得不時時在人前現身。”
(3).現世之身。 范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二編第四章第五節:“佛教和其他宗教幻化出各式各樣的靈魂世界,主要是用來誘騙現身受苦受難的民眾。”
佛國
(1).佛所生之地,指 天竺 ,即古 印度 。《維摩經略疏》卷一:“言佛國者,佛所居域,故名佛國。” 宋 陸游 《掩戶》詩:“ 泰山 蟻垤初何有?佛國魔宮本亦平。”
(2).指寺院。 唐 戴叔倫 《寄禪師寺華上人次韻》之一:“佛國三秋別,雲臺五色連。” 清 方文 《麻城訪稿木大師》詩:“普天披髮奈渠何,我黨逃名佛國多。”
護世
佛教語。守護世界。佛教因四天王居 須彌山 之半腹,各護其一天下,故稱四天王為“護世”。《維摩經·方便品》:“若在護世,護世中尊,護諸眾生。” 唐 元稹 《大雲寺二十韻》:“現身千佛國,護世四王軍。”參見“ 四天王 ”。
王軍
天子的軍隊。《三國志·魏志·武帝紀》:“二十二年春正月,王軍居 巢 。” 晉 傅玄 《晉鼓吹曲·夏苗田》:“王軍啟八門,行同上帝居。”
元稹名句,大雲寺二十韻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