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楚二物,收其威也
《雖有嘉肴》名句出處
出自兩漢的《雖有嘉肴》
全文:
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
是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
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
故曰:教學相長也。
《兌命》曰:“學學半。
”其此之謂乎? 古之教者,家有塾,黨有庠,術有序,國有學。
比年入學,中年考校。
一年視離經辨志;三年視敬業樂群;五年視博習親師;七年視論學取友,謂之小成。
九年知類通達,強立而不反,謂之大成。
夫然後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說服而遠者懷之,此大學之道也。
《記》曰:“蛾子時術之。
”其此之謂乎! 大學始教,皮弁祭菜,示敬道也。
《宵雅》肄三,官其始也。
入學鼓篋,孫其業也。
夏楚二物,收其威也。
未卜禘不視學,游其志也。
時觀而勿、語存其心也。
幼者聽而弗問,學不躐等也。
此七者,教之大倫也。
《記》曰:“凡學,官先事,士先志。
”其此之謂乎! 大學之法:禁於未發之謂豫;當其可之謂時;不凌節而施之謂孫;相觀而善之謂摩。
此四者,教之所由興也。
發然後禁,則扞格而不勝;時過然後學,則勤苦而難成;雜施而不孫,則壞亂而不修;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燕朋逆其師,燕辟廢其學。
此六者,教之所由廢也。
。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夏楚
(1).古代學校兩種體罰越禮犯規者的用具。後亦泛指體罰學童的工具。《禮記·學記》:“夏、楚二物,收其威也。” 鄭玄 註:“夏,槄也;楚,荊也。二者所以扑撻犯禮者。”《明史·職官志二》:“有不率者,撲以夏楚;不悛,徙謫之。其率教者,有升堂積分超格敘用之法。課業倣書,季呈翰林院考校,文冊歲終奏上。”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四》:“爾敢下,我且以夏楚撲爾。”
(2).泛指用棍棒等進行體罰。多用於對未成年者。《續資治通鑑·宋理宗紹定四年》:“後性莊嚴,頗達古今。 金 主已立為太子,有過,尚切責之;及即位,始免夏楚。”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張誠》:“午前不知何往,業夏楚之。” 林紓 《薛則柯先生傳》:“若將歸,當請杖於若母,吾不忍夏楚若矣。”
名句,雖有嘉肴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