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湖南巡撫姜晟奏報中晚稻收九分有餘詩以志慰》
全文:
三收都獲九分餘,額手因民慶莫如。
豈不慰哉披奏牘,卻仍忙矣治軍書。
盈虛文子頻思彼,禾黍周公敢企予。
八帙肯教萬幾懈,康強天錫益勤諸。
參考注釋
盈虛
(1).盈滿或虛空。謂發展變化。《莊子·秋水》:“察乎盈虛,故得而不喜,失而不憂。” 三國 魏 劉劭 《人物誌·材理》:“若夫天地氣化,盈虛損益,道之理也。” 包天笑 《釧影樓回憶錄·中落時代》:“一到大錢莊,即與今之銀行一般,有種種金融的事業,而範圍亦大,有盈虛消長之策在其中。”
(2).有餘與不足。《漢書·食貨志下》:“以調盈虛,以收奇羨。”《舊唐書·楊炎傳》:“豐儉盈虛,雖大臣不得知。” 宋 曾鞏 《賀轉運狀》:“豈止調盈虛於歲計,內足邦儲;方且知緩急於人情,下流主澤。”
(3).盛衰;成敗。 晉 葛洪 《抱朴子·任命》:“禍福交錯乎倚伏之間,興亡纏*綿乎盈虛之會。”
(4).指虛實。《太平廣記》卷一九○引 宋 孫光憲 《北夢瑣言》:“ 邛 黎 之間有淺蠻焉……歲支 西川 衣賜三千分,俾其偵 雲南 動靜, 雲南 亦資其覘 成都 盈虛,持兩端而求利也。”
(5).特指月之圓缺。 唐 徐敞 《圓靈水鏡》詩:“明滅淪江水,盈虛逐砌蓂。”
禾黍
(1).禾與黍。泛指黍稷稻麥等糧食作物。《史記·宋微子世家》:“麥秀漸漸兮,禾黍油油。”《後漢書·承宮傳》:“後與妻子之 蒙陰山 ,肆力耕種,禾黍將孰,人有認之者, 宮 不與計,推之而去,由是顯名。” 宋 曾鞏 《送程公闢使江西》詩:“袴襦優足徧里巷,禾黍豐穰罄郊野。” 郭沫若 《中國古代社會研究》第一篇第一章第二節:“由草料的恐慌,發生了芻秣的栽培;由芻秣的栽培,更發明了禾黍的種植。”
(2).《詩·王風·黍離序》:“《黍離》,閔 宗周 也。 周 大夫行役至於 宗周 ,過故宗廟宮室,盡為禾黍。閔 宗周 之顛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詩也。”後以“禾黍”為悲憫故國破敗或勝地廢圮之典。 唐 許渾 《金陵懷古》詩:“楸梧遠近千官塚,禾黍高低 六代 宮。” 宋 蘇軾 《南都妙峰亭》詩:“池臺半禾黍,桃李餘榛菅。” 明 梁辰魚 《浣紗記·擒嚭》:“千載 吳 宮皆禾黍。嘆故國已無望。” 清 周實 《重九偕吹萬天梅亞希哲夫石子平子諸子過明故宮謁孝陵有作》詩之一:“松楸抱恨依殘日,禾黍傷心賦變風。”
周公
(1). 西周 初期政治家。姓 姬 名 旦 ,也稱 叔旦 。 文王 子, 武王 弟, 成王 叔。輔 武王 滅 商 。 武王 崩, 成王 幼, 周公 攝政。東平 武庚 、 管叔 、 蔡叔 之叛。繼而厘定典章、制度,復營 洛邑 為 東都 ,作為統治中原的中心,天下臻於大治。後多作聖賢的典範。參閱《史記·魯周公世家》。
(2). 春秋 時天子之宰、卿士的通稱。《左傳·僖公五年》:“秋,諸侯盟。王使 周公 召 鄭伯 。” 杜預 註:“ 周公 ,宰 孔 也。” 清 王鳴盛 《蛾術編·說人三》:“周公,泛指 春秋 時天子之宰,卿士。 莊公 十六年,有 周公 忌父 ; 僖公 五年,有宰 周公孔 ,非 周公旦 明矣。”
(3).《論語·述而》:“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復夢見 周公 。’”後因以“夢見周公”喻夜夢。或省作“周公”。 唐 盧仝 《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詩:“日高丈五睡正濃,軍將叩門驚 周公 。”
企予
三國 魏 曹丕 《秋胡行》詩:“企予望之,步立躊躕。”企,踮起腳。予,猶“而”,助詞。後以“企予”表示佇立。《文選·陸機<嘆逝賦>》:“望 湯谷 以企予,惜此景之屢戢。” 李善 註:“《毛詩》曰:‘誰謂 宋 遠,跂予望之。’ 鄭玄 曰:‘跂足則可望見之。’企與跂同。” 明 陳子龍 《暮春晦前一日文溪道中》詩:“矧此瞻故鄉,企予不能渡。”
乾隆名句,湖南巡撫姜晟奏報中晚稻收九分有餘詩以志慰名句
名句推薦
才出閶門望虎邱,馬行沖雨上扁舟
余伯皋《游虎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