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士獨瞭然,白月沉珠潭

李廌華嚴庵

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李廌的《華嚴庵》

全文:
人生奧區中,猶如繭中蠶。
欲窮無然心,足力有不堪。
終南有五虎,銜牙坐耽耽。
乃有忘軀人,臨穴已擬探。
干將古寶劍。
吹毛可揮{左金右函}。
亦有躁戾者,執刃求其鐔。
所得計所傷,膽潰心憂惔。
況夫愛見魔,悅如芻豢甘。
大士獨瞭然,白月沉珠潭
獨造無僮僕,妙理去二三。
至哉天下樂,端默坐草庵。

李廌詩詞大全

名句書法欣賞

李廌大士獨瞭然,白月沉珠潭書法作品欣賞
大士獨瞭然,白月沉珠潭書法作品

參考注釋

大士

(1).德行高尚的人。《管子·法法》:“凡論人有要,矜物之人,無大士焉。” 尹知章 註:“大士不矜,謙以接物。”《韓詩外傳》卷九:“ 孔子 曰:‘大士哉! 由 來,區區汝何攻? 賜 來,便便汝何使?願得衣冠為子宰焉。’”

(2).佛教對菩薩的通稱。 南朝 齊 周顒 《重答張長史》:“夫大士應世,其體無方,或為儒林之宗,或為國師道士,斯經教之成説也。” 唐 湛然 《法華文句記》卷二:“大士者,《大論》稱菩薩為大士,亦曰開士。”

(3).特指觀世音菩薩。《紅樓夢》第五十回:“不求大士瓶中露,為乞 嫦娥 檻外梅。”

(4).對高僧的敬稱。 宋 蘇軾 《金山長老寶覺師真贊》:“望之儼然,即之也溫,是惟 寳覺 大士之像。”

正獄訟之官。《禮記·曲禮下》:“天子建天官,先六大:曰大宰、大宗、大史、大祝、大士、大卜,典司六典。” 王引之 《經義述聞·禮記上》:“今案《晏子春秋·諫篇》:‘吾為夫婦獄訟之不正乎,則泰士 子牛 存矣;為社稷宗廟之不享乎,則泰祝 子游 存矣。’泰士、泰祝即大士、大祝也。大士正獄訟,蓋若《秋官·士師》察獄訟之辭矣。”《左傳·僖公二十八年》:“ 衛侯 與 元咺 訟, 寧武子 為輔, 鍼莊子 為坐, 士榮 為大士。” 杜預 註:“大士,治獄官也。” 漢 劉向 《說苑·臣術》:“ 忌 舉北郭 刁勃子 為大士,而九族益親,民益富。”

瞭然

(1).明白;清楚。 唐 白居易 《睡起晏坐》詩:“瞭然此時心,無物可譬喻。” 元 辛文房 《唐才子傳·周繇》:“考其時變,商其格製,其邪正瞭然在目,不能隱也。” 魯迅 《華蓋集·忽然想到(四)》:“但如看野史和雜記,可更容易瞭然了,因為他們究竟不必太擺史官的架子。” 李劼人 《死水微瀾》第二部分九:“我聽了,心裡到底瞭然點。”

(2).全然。 唐 牟融 《游報本寺》詩:“瞭然塵事不相關,錫杖時時獨看山。” 宋 梅堯臣 《題刁經臣山居》詩:“散帙理舊學,瞭然無俗喧。”《紅樓夢》第二九回:“我就時常提這‘金玉’,你只管瞭然無聞的,方見的是待我重,無毫髮私心了。”

(1).眼明貌。 唐 張仲方 《贈毛仙翁》詩:“方口秀眉編貝齒,瞭然炅炅雙瞳子。” 宋 蘇軾 《書林逋詩後》詩:“我不識君曾夢見,瞳子瞭然光可燭。”

(2).明白;清楚。《新唐書·韋嗣立傳》:“臣願陛下廓天地之施,雷雨之仁,取 垂拱 以來罪無重輕所不赦者,普皆原洗,死者還官,生者霑恩,則天下瞭然,知向所陷罪,非陛下意也。” 明 王守仁 《傳習錄》卷上:“若吾子之高明,自當一語之下便瞭然矣。” 姚華 《論文後編·目錄中》:“ 自 晉以來,文筆有別,判而益彰。 劉勰 所云:‘有韻曰文,無韻曰筆。’塗轍瞭然。”

白月

(1).皎潔的月光。 唐 劉長卿 《宿北山禪寺蘭若》詩:“青松臨古路,白月滿寒山。” 唐 孟郊 《尋裴處士》詩:“遠心寄白月,華髮廻青春。”

(2).見“ 白分 ”。

李廌名句,華嚴庵名句

詩詞推薦

大士獨瞭然,白月沉珠潭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