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魏晉陸雲的《答顧秀才詩》
全文:
一芒芒上玄。
有物有則。
厥初造命。
立我藝則。
爰茲族類。
有覺先識。
斯文未喪。
誕育明德。
二允矣顧生。
載靈之和。
沉根芳沼。
濯秀蘭波。
淵翹戢穎。
景茂凌華。
惟是德心。
是用閑邪。
三德心伊何。
行歸於周。
希高仰峻。
企遠懷悠。
匪願在明。
靡倦斯幽。
凡我同朋。
瞻言清休。
四慎終於遠。
俾民歸厚。
言若有行。
及予攜手。
何以恤我。
其仁孔有。
心之雲愛。
隆敬其久。
五既邁斯仁。
亦迪茲文。
藻不雕朴。
華不變淳。
有斐君子。
如珪如璠。
仰欽德類。
依懷惠詮。
式揚好問。
邦家於宣。
參考注釋
三德
(1).三種品德。隨文而異。《書·洪範》:“三德,一曰正直,二曰剛克,三曰柔克。” 孔穎達 疏:“此三德者,人君之德,張弛有三也。一曰正直,言能正人之曲使直;二曰剛克,言剛強而能立事;三曰柔克,言和柔而能治。”《周禮·地官·師氏》:“以三德教國子,一曰至德,以為道本;二曰敏德,以為行本;三曰孝德,以知逆惡。”《國語·晉語四》:“ 晉 公子善人也,而 衛 親也,君不禮焉,棄三德矣。” 韋昭 註:“三德,謂禮賓、親親、善善也。” 宋 秦觀 《辯士》:“所謂辯士者,必以其具三德,明五機而利口者不與焉。蓋上知道德性命之原,下達禮義形器之變,旁通幽明時物之所宜者,識也。窘之而益出,費之而益新,掩之以卒而不亂,壓之以重而不懾者,才也。經、傳、子、史、天星、地誌、醫方、卜筮、百家之書,無所不涉而能謹守其宗者,學也。夫是之謂三德。”
(2).即三老。《大戴禮記·曾子本孝》:“任善不敢臣三德。” 盧辯 註:“三德,三老也。”
(3).指狐的三種特性。 唐 白行簡 《狐死正丘首賦》:“寧九尾之足尚,實三德而可欽。”
伊何
(1).為何,作什麼。《詩·小雅·頍弁》:“有頍者弁,實維伊何?” 高亨 註:“伊,猶為也,作也。此二句言戴弁是要作什麼?” 三國 魏 何晏 《景福殿賦》:“其祜伊何?宜爾子孫。” 金 王若虛 《哀雁詞》:“捕者伊何?貪於貨鬻,用者伊何?悅乎口腹。”
(2).誰,何人。 晉 陶潛 《勸農》詩:“哲人伊何?時維 后稷 。” 宋 蘇軾 《和陶詩·和時運》:“昔人伊何,誰其裔苗?”
(3).如何,怎樣。 三國 魏 阮籍 《詠懷詩》之三:“我心伊何,其芳若蘭。” 南朝 宋 鮑照 《代空城雀》詩:“辛傷伊何言,怵迫良已多。”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董生》:“﹝女﹞笑曰:‘如何?醉態矇矓,不知伊何,遂誣妄若此。’”
陸雲名句,答顧秀才詩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