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李彌遜的《過留侯廟》
全文:
倚劍懸弓默運籌,終令敵國初戈矛。
八年楚業守歸漢,三萬齊封不愧留。
壯歲早從黃石計,功成卻伴赤松游。
當時不與人間充,應有文風靜九州。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運籌
籌劃;制定策略,進行謀劃
運籌法
猴王不懼呵呵笑,鐵棒翻騰自運籌。——《西遊記》
敵國
(1).敵對之國。《周禮·夏官·環人》:“訟敵國,揚軍旅。”《漢書·蒯通傳》:“語曰:‘野禽殫,走犬亨;敵國破,謀臣亡。’”《玉嬌梨》第三回:“古人有言:敵國未滅,何以家為!” 郭沫若 《女神·湘纍》:“他終竟被敵國拐騙了去了。”
(2).地位或勢力相等的國家。《管子·霸言》:“合小以攻大,敵國之形也。”《國語·周語中》:“敵國賓至,關尹以告,行理以節逆之。” 韋昭 註:“敵國,位敵也。” 唐 柳宗元 《非國語下·左史倚相》:“非可以夸於敵國。”《續資治通鑑·宋仁宗慶曆二年》:“‘獻’乃下奉上之辭,非可施於敵國。 南朝 為兄,豈有兄獻於弟邪?”
(3).相當於一國;可以和國家相匹敵。 宋 樓鑰 《陳順之靈璧石硯山》詩:“ 陳侯 之富可敵國,會有寶光驚四塞。”《初刻拍案驚奇》卷十三:“ 殷氏 縱有撲天的本事,敵國的家私,也沒門路可通。”
(4).猶仇敵。《南齊書·王敬則陳顯達傳論》:“干戈既用,誠淪犯上之跡,敵國起於同舟,況又疏於此者也?”
戈矛
(1).戈和矛。亦泛指兵器。《詩·秦風·無衣》:“王於興師,脩我戈矛,與子同仇。” 漢 張衡 《東京賦》:“戈矛若林,牙旗繽紛。”《後漢書·孔融傳》:“ 建安 元年,為 袁譚 所攻,自春至夏,戰士所餘裁數百人,流矢雨集,戈矛內接。 融 隱几讀書,談笑自若。” 清 顧炎武 《廣昌道中》詩之一:“出車日轔轔,戈矛接江裔。”
(2).武士;軍隊。 唐 韓愈 《赴江陵途中寄贈翰林三學士》詩:“此府雄且大,騰凌盡戈矛。” 元 尚仲賢 《氣英布》第三折:“喒囑付您箇 張子房 莫愁。看 英布 統戈矛,今番不是強誇口。”
(3).戰爭;衝突。 唐 王昌齡 《箜篌引》:“便令海內休戈矛,何用 班超 定遠侯 。”《金*瓶*梅詞話》第一回:“雨意雲情不遂謀,心中誰信起戈矛。” 清 孫枝蔚 《譏老翁》詩:“豈無貧親戚,視之若贅瘤。還聞骨肉間,往往生戈矛。”
李彌遜名句,過留侯廟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