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數度訪來人,握手千回問懿親

佚名非所寄王都護姨夫

名句出處

出自唐代佚名的《非所寄王都護姨夫》

全文:
敦煌數度訪來人,握手千回問懿親
蓬轉已聞過海畔,莎居見說傍河津。
戎庭事事皆違意,虜口朝朝計苦辛。
縲紲儻逢恩降日,宿心言豁在他辰。

佚名詩詞大全

參考注釋

敦煌

(1).古代郡名。治所在今 甘肅省 敦煌縣 。 西漢 元鼎 六年(公元前111年)置, 北魏 改為 敦煌鎮 ,後復改郡。 唐 武德 五年(公元622年)改置 西沙州 , 貞觀 七年(公元633年)又改 沙州 , 天寶 元年(公元742年)仍改 敦煌郡 , 乾元 元年(公元758年)又改 沙州 。

(2).縣名。在 甘肅省 。 西漢 置。 十六國 前涼 建都於此, 北周 改名 鳴沙縣 , 隋 大業 初復名, 唐 末廢。 清 乾隆 二十五年(公元1760年)復置,移治今址。縣城是古代通往 中亞 和 歐洲 的交通要站。城東南25公里的 莫高窟 (千佛洞)保存有四世紀至十四世紀遺留的壁畫、雕塑等藝術珍品;城南有 鳴沙山 、 月牙泉 名勝;城西北有 玉門關 ,西南有 陽關 遺址。1987年改設 敦煌市 。

數度

(1).猶制度。《易·節》:“君子以制數度,議德行。”《莊子·天下》:“其明而在數度者,舊法、世傳之史尚多有之。” 宋 曾鞏 《<禮閣新儀目錄>序》:“然而古今之變不同,而俗之便習亦異,則法制數度其久而不能無弊,勢固然也。”

(2).指廣長。廣,指口徑;長,指上下。《周禮·春官·典同》:“凡為樂器,以十有二律為之數度,以十有二聲為之齊量。” 鄭玄 註:“數度,廣長也。”

(3).指天象星宿運轉的度數。 明 唐順之 《季彭山<春秋私考>序》:“至於地里古今之沿革,姓名氏族之派,星曆之數度……皆辨析毫釐,務極該實。”

(4).幾次。 明 沉德符 《野獲編·妓女·杜韋》:“ 牧之 咯血在口,力弱不能吐,則 韋 以口承之,即嚥入喉,一嚥一殞絶,頃刻間必數度。”

計算。舊題 唐 柳宗元 《龍城錄·夜坐談鬼而怪至》:“時風雪寒甚,窗外點點火,明若流螢,須臾千萬點,不可數度。”

來人

送取東西來的人,帶信人

收條請交來人帶回

握手

通常用於會見或告別時,兩人右手相握或相握後兩手上下輕輕搖動,以表示友誼、熱情、良好祝願,或慰問,或僅系一種禮節

懿親

(1).至親。《左傳·僖公二十四年》:“如是則兄弟雖有小忿,不廢懿親。” 唐 趙璘 《因話錄·角》:“ 盧子嚴 説,早年隨其懿親 鄭常侍 東之 同游 宣州 、 當塗 。” 清 龔自珍 《寒月吟》:“我有平生交,外氏之懿親。”

(2).特指皇室宗親、外戚。 三國 魏 曹植 《求通親親表》:“昔 周公 弔 管 蔡 之不鹹,廣封懿親,以藩屏王室。”《舊唐書·牛仙客傳》:“時有監察御史 周子諒 竊言於御史大夫 李适之 曰:‘ 牛仙客 不才,濫登相位,大夫國之懿親,豈得坐觀其事?’”《資治通鑑·後漢高祖天福十二年》:“ 昭義 節度使 張從恩 以地迫 懷洛 ,欲入朝於 契丹 ……判官 高防 諫曰:‘公 晉 室懿親,不可輕變臣節。’”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一:“ 天聰 已前,鈞衡帷幄,悉任懿親,異姓儒臣但令給事文館。”

佚名名句,非所寄王都護姨夫名句

詩詞推薦

敦煌數度訪來人,握手千回問懿親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