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李正民的《寄聞人茂德·其二》
全文:
未捐辛苦讀書燈,老矣猶懷伯業能。
齊國吹竽吾獨否,荊山泣玉恨難勝。
滿籯自足傳兒子,堆案何勞謝友朋。
已注蟲魚窮窈眇,卻游溟海看鵾鵬。
參考注釋
吹竽
(1).吹奏竽。竽,管樂器。《戰國策·齊策一》:“ 臨淄 甚富而實,其民無不吹竽鼓瑟,擊築彈琴。”
(2).謂濫竽充數。典出《韓非子·內儲說上》:“ 齊宣王 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南郭處士 請為王吹竽, 宣王 説之,廩食以數百人。 宣王 死, 湣王 立,好一一聽之,處士逃。”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聲律》:“若長風之過籟, 南郭 之吹竽耳。”後亦用作自謙之詞。 唐 韓愈 《和席八十二韻》:“倚玉難藏拙,吹竽久混真。” 況周頤 《蕙風詞話》卷三:“某也孱資瑣質,誤恩偶及,亦復與吹竽之部。”
荊山
(1).山名。在今 湖北省 南漳縣 西部。 漳水 發源於此。山有 抱玉岩 ,傳為 楚 人 卞和 得璞處。《書·禹貢》:“導 嶓冢 ,至於 荊山 。” 孔 傳:“ 荊山 在 荊州 。”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江水二》:“《禹貢》:‘ 荊 及 衡陽 惟 荊州 。’蓋即 荊山 之稱,而制州名矣。故 楚 也。”
(2).山名。在今 陝西省 富平縣 西南。相傳 禹 鑄鼎於此。《書·禹貢》:“導 岍 及 岐 ,至於 荊山 。” 孔穎達 疏:“《地理志》云:《禹貢》北條 荊山 在 馮翊 懷德縣 南。”《後漢書·郡國志一·馮翊》 劉昭 注引 晉 皇甫謐 《帝王世紀》:“ 禹 鑄鼎於 荊山 ,在 馮翊 懷德 之南,今其下﹝有﹞ 荊渠 也。”
(3).山名。在今 河南省 靈寶縣 閿鄉 南。相傳 黃帝 采 首山 銅鑄鼎於此。亦名 覆釜山 。《史記·封禪書》:“ 黃帝 采 首山 銅,鑄鼎於 荊山 下。”
(4).山名。在今 安徽省 懷遠縣 西南。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淮水》:“《郡國志》曰:‘ 平阿縣 有 當塗山 , 淮 出於 荊山 之左, 當塗 之右,奔流二山之間,西揚濤北注之。’”《資治通鑑·後周世宗顯德四年》:“帝馳至 荊山洪 ,距 趙步 二百餘里。” 胡三省 註:“ 荊山 在 濠州 鍾離縣 西八十三里,即 梁武帝 築堰之地,今 懷遠軍 正治 荊山 。”
泣玉
《韓非子·和氏》:“ 楚 人 和氏 得玉璞 楚山 中,奉而獻之 厲王 , 厲王 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 和 為誑而刖其左足。及 厲王 薨, 武王 即位, 和 又奉其璞而獻之 武王 。 武王 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 和 為誑而刖其右足。 武王 薨, 文王 即位, 和 乃抱其璞而哭於 楚山 之下,三日三夜,淚盡而繼之以血。”後以“泣玉”指因懷才不遇而悲泣。 唐 駱賓王 《疇昔篇》:“窮途行泣玉,憤路未藏金。” 宋 王禹偁 《商州進士張齊說將赴春闈》詩:“明年得意歸來日,不見麻*衣泣玉斑。”
難勝
難以承擔、承受。 南朝 梁 江淹 《恨賦》:“千秋萬歲,為怨難勝。” 唐 駱賓王 《別李嶠得勝字》:“芳尊徒自滿,別恨轉難勝。” 唐 韓愈 《憲宗崩慰諸道疏》:“伏惟攀慕永痛,哀感難勝。”
李正民名句,寄聞人茂德·其二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