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元代潘音的《往清軒》
全文:
殷本高辛裔,六七起聖君。
受王一剝喪,高賢盡隱淪。
坐待天下清,用沽席上珍。
況茲黃袍破,我生當其辰。
衣冠歸□□,海國陷黃塵。
寧有人間世,能逃率土濱。
結茅菩提頂,渾忘虎豹鄰。
寤寐祇思晉,幽沈迥避秦。
何時啟昌運,□□產聖人。
願言同二老,荷杖還歸仁。
參考注釋
寤寐
日夜。寤:醒時。寐:睡時
寤寐以求
幽沈
亦作“ 幽沉 ”。1.猶堙沒。《文子·自然》:“道為之命,幽沉而無事,於心甚微,於道甚當,死生同理,萬物變化,合於一道。”《資治通鑑·晉穆帝昇平五年》:“ 王 〔 王弼 〕、 何 〔 何晏 〕蔑棄典文,幽沉仁義,游辭浮説,波盪後生,使搢紳之徒翻然改轍。”
(2).卑微。 唐 黃滔 《薛舍人》:“伏承舍人學士,不以 滔 幽沉,榮賜論薦。”
(3).深藏;隱藏。 元 皇甫明子 《海口》詩:“蛟龍恃幽沉,怒氣雄屈蟠。”
(4).指潛藏在內心的怨恨或不平。《紅樓夢》第七八回:“既懷幽沉於不盡,復含罔屈於無窮。” 清 惲敬 《答趙青州書》:“ 敬 嘗觀之古人……或毀敗於讒譏,或展轉於疾病,使歷睽變之人情,發幽沉之己志。”
(5).隱居。 唐 柳宗元 《讀書》詩:“幽沉謝世事,俛默窺 唐 虞 。”
(6).低沉;陰沉。 清 顧炎武 《華陽縣朱子祠堂上樑文》:“睇琳宮之絢爛,悲木鐸之幽沉。” 許地山 《光的死》:“一種幽沉的顏色早已現在臉上。”
避秦
(1). 晉 陶潛 《桃花源記》:“自雲先世避 秦 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絶境,不復出焉。”後以“避秦”指避世隱居。 北周 庾信 《周大將軍司馬裔神道碑》:“ 夏陽 適 晉 ,得 隨會 而同奔; 東海 避 秦 ,與 毛公 而俱隱。” 唐 蘇廣文 《自商山宿隱居》詩:“聞道 桃園 堪避 秦 ,尋幽數日不逢人。”
(2).指躲避強*暴或戰亂。《元人小令集·梧葉兒·天台洞》:“夕有猿敲戶,朝無客扣門,見幾個捕魚人,猶自向山中避 秦 。” 清 李漁 《奈何天·狡脫》:“我們參禪原是虛名,避 秦 乃其實意。” 李大釗 《警告*全*國父老書》:“乃若 安南 亡於 法 , 朝鮮 並於 日 ,其墐戶無天,避 秦 無地之慘劇,尤為見者心酸,聞者發指。”
(3).簏名。
潘音名句,往清軒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