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明代王弘誨的《火樹篇》
全文:
玉樹銀花傍晚妍,春光誰假祝融邊。
燎原欲種應無地,幻質能開別有天。
紅學石榴全帶焰,綠偷楊柳半浮煙。
爃煌燭影金蓮混,熠耀螢光翠筱翩。
遂有魚珠承月吐,真看燐灼亂奎躔。
影侵上苑燈花畔,聲鬧昭陽羯鼓前。
千種鰲山增氣色,一林炎井似熬煎。
丹書宛轉擬銜雀,振木分明似耀蟬。
落英點水俱銷鑠,鑽燧微茫遞化遷。
公子流丸非挾彈,佳人拾翠不成鈿。
繁華炙手雖可熱,零落灰心豈再燃。
不分榮枯隨把握,生憎炎冷竊機權。
可憐佳夕當三五,浪費遊人幾百年。
總為洛陽春有價,花開花謝自年年。
參考注釋
燎原
(1) 火延燒原野
燎原烈火
星火燎原
(2) 比喻氣勢旺盛
無地
(1).沒有地方;沒有土地。《戰國策·趙策三》:“來年 秦 復求割地,王將予之乎?不與,則是棄前貴而挑 秦 禍也;與之,則無地而給之。”《淮南子·泰族訓》:“春雨之灌萬物也,渾然而流,沛然而施,無地而不澍,無物而不生。”
(2).沒有大地。 漢 揚雄 《法言·孝至》:“父母,子之天地歟!無天何生?無地何形?”
(3).猶言看不見地面。形容位置高渺或範圍廣袤。《楚辭·遠遊》:“下崢嶸而無地兮,上寥廓而無天。視儵忽而無見兮,聽惝怳而無聞。”《文選·王屮<頭陀寺碑文>》:“飛閣逶迤,下臨無地。” 張銑 註:“言閣高下臨,見地若無也。”《何典》第一回:“一面正臨著苦海,真是上徹重霄,下臨無地。”
(4).猶言至極;不盡。形容無限喜愛、惶恐、驚喜、感愧等感情。 南朝 梁 任昉 《<王文憲集>序》:“若乃統體必善,綴賞無地;雖 楚 趙 羣才, 漢 魏 眾作,曾何足雲!” 唐 劉禹錫 《謝分司東都表》:“伏奉今月十九日制書,授臣太子賓客,分司東都者,寵命自天,戰越無地。”《三國志平話》卷上:“ 曹操 讀罷書,歡喜無地。” 冰心 《寄小讀者》五:“我感激至於無地。”
幻質
佛教語。猶幻身。 宋 陸游 《記夢》詩:“即今相逢兩幻質,轉眼變滅如飛煙。” 明 邵璨 《香囊記·題詩》:“真海外之僊流,豈塵中之幻質。”
王弘誨名句,火樹篇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