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王士禎的《宗梅岑畫紅橋小景見寄賦懷二首·其一》
全文:
辛夷花照明寒食,一醉紅橋便六年。
好景匆匆逐流水,江城幾度沈郎錢。
參考注釋
辛夷
香木名,指木蘭
露申辛夷。——《楚辭·屈原·涉江》
照明
用燈光照亮
房間的強光照明
寒食
(1).節日名。在清明前一日或二日。相傳 春秋 時 晉文公 負其功臣 介之推 。 介 憤而隱於 綿山 。 文公 悔悟,燒山逼令出仕, 之推 抱樹焚死。人民同情 介之推 的遭遇,相約於其忌日禁火冷食,以為悼念。以後相沿成俗,謂之寒食。按,《周禮·秋官·司烜氏》「中春以木鐸修火禁於國中」,則禁火為 周 的舊制。 漢 劉向 《別錄》有「寒食蹋蹴」的記述,與 介之推 死事無關; 晉 陸翽 《鄴中記》、《後漢書·周舉傳》等始附會為 介之推 事。寒食日有在春、在冬、在夏諸說,惟在春之說為後世所沿襲。 南朝 梁 宗懍 《荊楚歲時記》:「去冬節一百五日,即有疾風甚雨,謂之寒食。禁火三日,造餳大麥粥。」 唐 韓翃 《寒食》詩:「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元 仙村人 《春日田園雜興》詩:「村村寒食近,插柳遍檐牙。」 清 吳蘭修 《黃竹子傳》:「臨行,﹝ 竹子 ﹞執生手曰:『此歸又罹虎口!若得了儂業債,則寒食梨花,求麥飯一盂、紙錢一束,上 真孃 墓一弔;薄命人死無恨耳!』」又,有的地區亦稱清明為寒食。 明 張煌言 《舟次清明拈得青字》詩:「欲隱尚違慚 介子 ,年年寒食臥江汀。」 清 富察敦崇 《燕京歲時記·清明》:「清明即寒食,又曰禁菸節。古人最重之,今人不為節,但兒童戴柳祭掃墳塋而已。」 郁達夫 《釣台的春晝》:「繞了一個大彎,趕到故鄉,卻正好還在清明寒食的節前。」參閱《太平御覽》卷三十、 宋 洪邁 《容齋三筆·介推寒食》、 清 袁枚 ,《隨園隨筆·寒食不必清明》。
(2).吃冷的食物。《後漢書·周舉傳》:「 太原 一郡,舊俗以 介子推 焚骸,有龍忌之禁。至其亡月,鹹言神靈不樂舉火,由是士民每冬中輒一月寒食,莫敢煙爨,老小不堪,歲多死者。」 晉 陸翽 《鄴中記》:「寒食三日,作醴酪,又煑粳米及麥為酪,杏仁煮作粥。」《北堂書鈔》卷一四三引 晉 孫楚 《祭介子推文》:「 太原 鹹奉 介君 之靈,至三月清明,斷火寒食,甚若先後一月。」
(3).猶冷食。指寒食節吃的冷的食物。《歲時廣記·寒食上·凍薑豉》引 宋 呂原明 《歲時雜記》:「寒食:煑豚肉並汁露頓,候其凍取之,謂之薑豉,以薦餅而食之。或剜以匕,或裁以刀,調以薑豉,故名焉。」《歲時廣記·寒食上·凍薑豉》引 宋 呂原明 《歲時雜記》:「寒食以糯米合採蒻葉裹以蒸之。或加以魚鵝肉鴨卵等。又有置艾一葉於其下者。」 清 潘榮陛 《帝京歲時紀勝·時品》:「香椿芽拌麪筋,嫩柳葉拌豆腐,乃寒食之佳品。」
紅橋
(1).紅色之橋。 唐 張說 《清明日詔宴寧王山池賦得飛字》:「緑渚傳歌榜,紅橋度舞旂。」 唐 白居易 《新春江次》詩:「鴨頭新緑水,雁齒小紅橋。」
(2).橋名。在 江蘇省 揚州市 。 明 崇禎 時建,為 揚州 遊覽勝地之一。 清 王士禛 《紅橋遊記》:「遊人登 平山堂 ,率至 法海寺 ,舍舟而陸,徑必出 紅橋 下。橋四面皆人家荷塘,六七月間,菡萏作花,香聞數里,青簾白舫,絡繹如織,良謂勝游矣。」 清 王士禛 《浣溪沙》詞:「北郭青谿一帶流, 紅橋 風物眼中秋。緑楊城郭是 揚州 。」 清 趙翼 《清明前二日泛舟至平山堂即事》詩:「 紅橋 南北渺風漪,處處名園互鉤絡。」
王士禎名句,宗梅岑畫紅橋小景見寄賦懷二首·其一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