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倚晴樓有會》
全文:
有升必有降,萬事胥一理。
盤旋下層磴,岩樓近尺𦐖。
升難降實易,可悟為學旨。
翹首觀樓額,則久題晴倚。
邇來幸時若,麥隴黃雲擬。
宜暘飽曬穗,副名信可喜。
忽思豫齊間,頓復生愁矣。
參考注釋
萬事
一切事情;全部事情
萬事如意
一理
(1).同一準則。《呂氏春秋·審分》:“夫治身與治國,一理之術也。” 高誘 註:“身治則國治,故曰一理之術也。”《文選·陸機<五等諸侯論>》:“然則八代之制,幾可以一理貫。” 劉良 註:“一理謂合典則也。”《二程遺書》卷十八:“天下物皆可以理照,有物必有則,一物須有一理。” 明 胡居仁 《居業錄·心性》:“天地人物,分雖不同,同此一理。”
(2).一個道理。 南朝 梁 劉孝標 《辨命論》:“非可以一理徵,非可以一途驗。” 宋 真德秀 《問格物致知》:“萬物各具一理,萬理同出一原。”《宣和遺事》前集:“看破治亂兩途,不出陰陽一理。”
(3).同一地理區域。 漢 趙曄 《吳越春秋·夫差內傳》:“且 吳 與 越 同音共律,上合星宿,下共一理,而 吳 侵伐,大過五也。”
(4).溫習一次。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勉學》:“吾七歲時,誦《靈光殿賦》,至於今日,十年一理,猶不遺忘。”
乾隆名句,倚晴樓有會名句
名句推薦
詩詞推薦
【雙調】新水令_樂道老來方
范康〔元代〕樂道老來方知幼時非,急省悟半途之際。明明的添壽算,暗暗的減容儀。白髮相催,全不似少年日。【駐馬聽】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