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王士禎的《李渭清簡討以龍鬚二莖見贈來書雲有風鬟霧鬢之態非火鬣朱鱗比也戲報長句》
全文:
阿誰拔此蒼龍鬚,白如珂雪光驪珠。
風鬟霧鬢憶髣髴,汜人愁態瀟湘姝。
鮫室織絲冰萬縷,博山龍涎午方䰞。
龍皮之扇驅殘暑,紫拂龍髯勝揮麈。
夢入瀟湘洞庭渚,貝闕金堂見龍女。
樂奏還宮迎貴主,錢唐破陣交風雨。
覺來一笑望秋空,依舊痴龍臥相語。
參考注釋
阿誰
疑問代詞。猶言誰,何人。《樂府詩集·橫吹曲辭五·紫騮馬歌辭》:“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道逢鄉里人:‘家中有阿誰?’”《三國志·蜀志·龐統傳》:“ 先主 謂曰:‘向者之論,阿誰為失?’” 元 李好古 《張生煮海》第二折:“撥轉頂門關棙子,阿誰不是大羅仙。” 尹爟 《九月上越王台》詩:“空教 陸賈 降雄策,此日 佗 城屬阿誰!”
龍鬚
(1).草名。莖可織席。 三國 魏 吳普 《神農本草經·石龍芻》:“﹝石龍芻﹞一名龍鬚。” 唐 李白 《魯東門觀刈蒲》詩:“此草最可珍,何必貴龍鬚。” 王琦 註:“《蜀本草》:龍芻,叢生,莖如綖,所在有之,俗名龍鬚草,可為席。”參見“ 龍鬚草 ”。
(2).喻長而細如龍鬚之物。 唐 韓愈 《題張十一旅舍三詠·葡萄》:“若欲滿盤堆馬乳,莫辭添竹引龍鬚。” 方世舉 註:“蒲萄藤蔓頗似龍鬚。” 宋 蘇軾 《水龍吟·贈趙晦之吹笛侍兒》詞:“ 楚 山修竹如雲,異材秀出千林表。龍鬚半剪,鳳膺微漲,玉肌勻繞。”
(3).見“ 龍鬚席 ”。
(4).指頭足綱類的魚,如章魚等。
(5).帝皇之須。 唐 白居易 《七德舞歌》“翦鬚燒藥賜功臣, 李勣 嗚咽思殺身”自註:“ 李勣 常疾,醫云:‘得龍鬚灰,方可療之。’ 太宗 自剪鬚燒灰賜之,服訖而愈。 勣 叩頭泣涕而謝。”
珂雪
猶白雪。喻潔白。 南朝 梁 元帝 《與蕭咨議等書》:“化為金案,奪 麗水 之珍;變同珂雪,高玄霜之采。”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常滿鹽花鹽》:“花印二鹽,白如珂雪,其味又美。” 明 袁宏道 《佛手岩至竹林寺記》:“嘗夢至一山,純玉,峯稜稜如珂雪。”
驪珠
(1).寶珠。傳說出自驪龍頷下,故名。《莊子·列禦寇》:“夫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淵,而驪龍頷下。” 唐 溫庭筠 《蓮浦謠》:“荷心有露似驪珠,不是真圓亦搖盪。” 明 劉兌 《嬌紅記》:“紅牙緩引驪珠串,個個一般圓。” 清 卓爾堪 《海市歌》:“龍女仙衣湘水裙,掌上驪珠弄明月。”
(2).比喻珍貴的人或物。《南齊書·倖臣傳論》:“長主君世,振裘持領,賞罰事殷,能不踰漏,宮省咳唾,義必先知。故能窺盈縮於望景,獲驪珠於龍睡。” 唐 元稹 《贈童子郎》詩:“ 楊公 莫訝清無業,家有驪珠不復貧。” 清 陳其元 《庸閒齋筆記·解元抄襲陳文》:“主司閲文,合意者少,至十八日猶未定元。外舅適得一卷,大喜,以為獨得驪珠矣。”《孽海花》第十三回:“這回 章自蜚 、 聞韻高 都沒有中,驪珠已失,所得都是鱗爪罷了。”
(3).楊梅的別名。 清 厲荃 《事物異名錄·果蓏·楊梅》:“ 陸游 詩:‘未愛滿盤堆火齊,先驚探頷得驪珠。’按,謂楊梅也。”
(4).龍眼的別名。見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果三·龍眼》。
王士禎名句,李渭清簡討以龍鬚二莖見贈來書雲有風鬟霧鬢之態非火鬣朱鱗比也戲報長句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