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明代朱灌甫的《早春大中丞同川李公見訪詢及陂上舊遊處賦此奉簡三首·其二》

全文:
夷門東向接郊坰,使節曾於此地停
十九年華一回首,紫雲空護壁間銘。

朱灌甫詩詞大全

參考注釋

夷門

戰囯時魏囯都城大梁的東門

夷門監者。——《史記.魏公子列傳》

夷門侯生。

行過夷門。

夷門抱關者。

東向

亦作“ 東鄉 ”。亦作“ 東向 ”。1.面向東。古代以東為上方、尊位。《逸周書·王會》:“善芳者,頭若雄雞,佩之令人不昧,皆東嚮。” 孔晁 註:“此東向列次也。”《史記·絳侯周勃世家》:“ 勃 不好文學,每召諸生説士,東鄉坐而責之:‘趣為我語。’” 宋 司馬光 《祔廟議》:“若 太祖 已正東嚮之位,則並三昭三穆為七世矣。”

(2).謂向東方進發。《史記·韓信盧綰列傳》:“士卒皆 山 東人,跂而望歸,及其鋒東鄉,可以爭天下。” 漢 陳琳 《檄吳將校部曲文》:“齊鋒東向,氣高志遠,似若無敵。”

見“ 東嚮 ”。

郊坰

泛指郊外。 晉 葛洪 《抱朴子·崇教》:“或建翠翳之青蔥,或射勇禽於郊坰。” 宋 蘇軾 《南歌子》詞:“夜來微雨洗郊坰,正是一年春好,近清明。” 鄭澤 《晚眺次鈍根韻》:“郊坰倏將暝,涼鬢風露侵。”

使節

(1) 一國派駐另一國的外交代表;一國派往另一國辦事的代表

得任命大使、其他政府使節和領事

(2) 古時指使者所持的符節

此地

這裡,這個地方。 唐 駱賓王 《於易水送人》詩:“此地別 燕丹 ,壯士髮衝冠。”《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三回:“我初到此地,並不曾認得一個人。” 洪深 《抗戰十年來中國的戲劇運動與教育》:“集合在此地的都是青年。”

朱灌甫名句,早春大中丞同川李公見訪詢及陂上舊遊處賦此奉簡三首·其二名句

詩詞推薦

夷門東向接郊坰,使節曾於此地停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