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山近軒自哂》
全文:
本在萬山中,更圖山近躬。
斯誠無厭欲,長此竟安窮。
知止或不殆,貪多故有忡。
如雲應守一,此意問崆峒。
參考注釋
知止
(1).謂志在達到至善的境地。語本《禮記·大學》:“大學之道……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 朱熹 集註:“止者,所當止之地,即至善之所在也。知之,則志有定向。” 唐 柳宗元 《酬婁秀才寓居開元寺》詩:“味道憐知止,遺名得自求。” 宋 程頤 《四箴·聽箴》:“卓彼先覺,知止有定。閑邪存誠,非禮勿聽。”
(2).謂懂得適可而止;知足。《韓詩外傳》卷五:“貪物而不知止者,雖有天下不富矣。”《新唐書·李靖傳》:“﹝ 靖 ﹞會足疾,懇乞骸骨,帝遣中書侍郎 岑文本 諭旨曰:‘自古富貴而知止者蓋少……公今引大體,朕深嘉之。’”《四遊記·鐵拐獨步遇師》:“知止不求才,金睛半倦開;振衣千仞岡,何必戀塵埃?” 清 唐孫華 《九月十八日高詠堂小集分韻得平字》:“量力宜知止,適志在無營。”參見“ 知止不殆 ”。
不殆
不危險,不會失敗
知彼知己者,百戰不殆。——《孫子·謀攻》
多故
(1).多變亂,多患難。《國語·鄭語》:“ 桓公 ……問於 史伯 曰:‘王室多故,余懼及焉,其何所可以逃死?’” 韋昭 註:“故,猶難也。”《史記·陳丞相世家論》:“及 呂后 時,事多故矣,然 平 竟自脫,定宗廟,以榮名終,稱賢相,豈不善始善終哉!” 晉 庾亮 《讓中書令表》:“昔以中州多故,舊邦喪亂。隨侍先臣,遠庇有道,爰客逃難,求食而已。” 唐 常袞 《授李忠臣右僕射制》:“往者寇孽亂常, 關 洛 多故,爰奮其旅,以先啟行。”《兒女英雄傳》第三三回:“你們兩個切切不可拘定了《左傳》上的‘稟命則不威,專命則不孝’這兩句話。那 晉 太子 申生 ,原是處在一個家庭多故的時候,所以他那班臣子纔有這番議論。”
(2).多詭詐。《淮南子·主術訓》:“是以上多故則下多詐。” 高誘 註:“故,詐。”
乾隆名句,山近軒自哂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