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近軒自哂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山近軒自哂原文

本在萬山中,更圖山近躬。

斯誠無厭欲,長此竟安窮。

知止或不殆,貪多故有忡。

如雲應守一,此意問崆峒。

詩詞問答

問:山近軒自哂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山近軒自哂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山近軒自哂是什麼體裁?答:五律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五言律詩 押東韻 出處:御製詩五集卷九十

參考注釋

無厭

(1).不滿足;沒有限止。《左傳·襄公三十一年》:“大夫多貪,求欲無厭。”《史記·魯仲連鄒陽列傳》:“﹝ 鄒陽 ﹞乃從獄中上書曰:‘……﹝聖王﹞封 比干 之後,修孕婦之墓,故功業復就於天下,何則?欲善無厭也。’” 唐 屈同仙 《燕歌行》:“ 昭君 遠嫁已多年,戎狄無厭不復和。” 梁斌 《紅旗譜》八:“他貪得無厭的性子,隨著年歲的增長,更加殘忍了。”

(2).不厭倦;不厭煩。《荀子·非相》:“贈人以言,重於金石珠玉;勸人以言,美於黼黻文章;聽人之言,樂於鐘鼓琴瑟。故君子之於言無厭。” 楊倞 註:“無厭倦也。”《漢書·王莽傳上》:“﹝ 高皇帝 ﹞樂善無厭,班賞無遴,苟有一策,即必爵之。” 宋 蘇軾 《出峽》詩:“幽尋遠無厭,高絶每先上。”

不要壓迫或逼迫。厭,通“ 壓 ”。《老子》:“民不畏威,則大威至。無狎其所居,無厭其所生。” 高亨 註:“《説文》:‘厭,笮也。’‘笮,迫也。’厭即壓迫之壓。”

安窮

安於窮困。 唐 韓愈 《復志賦》:“仰盛德以安窮兮,又何忠之能輸?” 清 陳維崧 《閨怨無悶·醉後排悶作》詞:“長此安窮,定復不急,世事紛紛虎鼠。”

知止

(1).謂志在達到至善的境地。語本《禮記·大學》:“大學之道……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 朱熹 集註:“止者,所當止之地,即至善之所在也。知之,則志有定向。” 唐 柳宗元 《酬婁秀才寓居開元寺》詩:“味道憐知止,遺名得自求。” 宋 程頤 《四箴·聽箴》:“卓彼先覺,知止有定。閑邪存誠,非禮勿聽。”

(2).謂懂得適可而止;知足。《韓詩外傳》卷五:“貪物而不知止者,雖有天下不富矣。”《新唐書·李靖傳》:“﹝ 靖 ﹞會足疾,懇乞骸骨,帝遣中書侍郎 岑文本 諭旨曰:‘自古富貴而知止者蓋少……公今引大體,朕深嘉之。’”《四遊記·鐵拐獨步遇師》:“知止不求才,金睛半倦開;振衣千仞岡,何必戀塵埃?” 清 唐孫華 《九月十八日高詠堂小集分韻得平字》:“量力宜知止,適志在無營。”參見“ 知止不殆 ”。

不殆

不危險,不會失敗

知彼知己者,百戰不殆。——《孫子·謀攻》

多故

(1).多變亂,多患難。《國語·鄭語》:“ 桓公 ……問於 史伯 曰:‘王室多故,余懼及焉,其何所可以逃死?’” 韋昭 註:“故,猶難也。”《史記·陳丞相世家論》:“及 呂后 時,事多故矣,然 平 竟自脫,定宗廟,以榮名終,稱賢相,豈不善始善終哉!” 晉 庾亮 《讓中書令表》:“昔以中州多故,舊邦喪亂。隨侍先臣,遠庇有道,爰客逃難,求食而已。” 唐 常袞 《授李忠臣右僕射制》:“往者寇孽亂常, 關 洛 多故,爰奮其旅,以先啟行。”《兒女英雄傳》第三三回:“你們兩個切切不可拘定了《左傳》上的‘稟命則不威,專命則不孝’這兩句話。那 晉 太子 申生 ,原是處在一個家庭多故的時候,所以他那班臣子纔有這番議論。”

(2).多詭詐。《淮南子·主術訓》:“是以上多故則下多詐。” 高誘 註:“故,詐。”

如雲

(1).形容盛多。《詩·鄭風·出其東門》:“出其東門,有女如雲。” 毛 傳:“如雲,眾多也。” 漢 李陵 《答蘇武書》:“當此之時,猛將如雲,謀臣如雨。” 唐 白居易 《輕肥》詩:“夸赴軍中宴,走馬去如雲。”

(2).發美長貌。《詩·鄘風·君子偕老》:“鬒髮如雲,不屑髢也。” 毛 傳:“如雲,言美長也。”

(3).比喻德化廣大。《史記·五帝本紀》:“ 帝堯 者, 放勛 。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雲。” 司馬貞 索隱:“如雲之覆渥,言德化廣大而浸潤生人,人鹹仰望之,故曰如百穀之仰膏雨也。”

守一

亦作“ 守壹 ”。1.道家修養之術,謂專一精思以通神。語出《莊子·在宥》:“我守其一以處其和,故我修身千二百歲矣,吾形未常衰。” 晉 葛洪 《抱朴子·地真》:“守一存真,乃能通神。” 唐 呂岩 《穀神歌》:“若人能守一,只此是長生。” 宋 蘇軾 《東坡志林·誦金剛經帖》:“道家言守一,若飢,‘一’與之糧;若渴,‘一’與之漿。”

(2).專守定法。《漢書·嚴安傳》:“當時則用,過則舍之,有易則易,故守一而不變者,未睹治之至也。”

(3).指忠於某一信條。 宋 周密 《癸辛雜識續集·宋江三十六贊》:“ 龔聖與 作《宋江三十六贊》並序曰……古稱 柳盜跖 為盜賊之聖,以其守壹。”

(4).指女子守節。 清 卓爾堪 《昆陽王烈女擬焦仲卿妻古詩體》:“孤鴈終孤飛,不屑亂匹配。女子守一終,舊盟焉敢背。”

崆峒

(1)

(2) 山名,在甘肅

(3) 島名,在山東

(4) 指仙山

此去定教扶聖主,將軍真可倚崆峒。——《楊家將演義》

詩詞推薦

山近軒自哂原文_山近軒自哂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