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冉至韜光題壁》
全文:
前日坐韜光,觀海窮境遠。
今日登高峰,韜光又平坦。
以此識萬理,進界無止滿。
徒愛境致幽,輒復紆畫䍐。
嵐翠度重重,徑險遵踠踠。
山鳥及山花,夾道紛不斷。
松翻綠雲濤,竹帶碧琅粉。
不歷百磴艱,安知十里近。
山僧縱慣經,和南笑而莞。
參考注釋
前日
前天,昨天的前一天
招前日賓客。——清· 侯方域《壯悔堂文集》
韜光
(1).斂藏光采。 漢 孔融 《離合作郡姓名字詩》:“玟璇隱曜,美玉韜光。” 唐 韓偓 《元夜即席》詩:“桂兔韜光雲葉重,燭龍銜耀月輪明。”
(2).比喻隱藏聲名才華。 南朝 梁 蕭統 《<陶淵明集>序》:“聖人韜光,賢人遯世。” 元 谷子敬 《城南柳》第三折:“學 子陵 遁跡在 嚴灘 ,似 呂望 韜光在 渭川 。” 魯迅 《且介亭雜文·河南盧氏曹先生教澤碑文》:“韜光里巷,處之怡然。”
(3). 唐 代名僧, 蜀 人,能詩,住 杭州 靈隱寺 ,與郡守 白居易 為詩友。 穆宗 長慶 年間,於 靈隱山 西北 巢枸塢 築寺,後人名之 韜光寺 ,亦省稱 韜光 。 清 周準 《宿靈隱寺梵香閣曉起眺望》詩:“行當訪 韜光 ,直上松雲頂。” 張昭漢 《絕句十二首和先君韻》之四:“竹杖芒鞋任所適,朝游 靈隱 暮 韜光 。”
觀海
語出《孟子·盡心上》:“故觀於海者難為水,游於聖人之門者難為言。”後用以比喻所觀者大。 南朝 齊 王儉 《褚淵碑文》:“觀海齊量,登岳均厚。” 南朝 梁 沉約 《<梁武帝集>序》:“事同觀海,義等窺天。”
乾隆名句,冉至韜光題壁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