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唐仲友的《續八詠八詠掞英詞》
全文:
掞英詞,英詞有微意。
懷章戀雙闕,吟情深六義。
秋月清可依,春風惠無私。
草桐感霜露,鴻鶴傷羽儀。
解玉佩,去朝會,駕朱旛,張皂蓋。
張蓋非不榮,解佩難為情。
青緺矯濁侈,錦帳懷休明。
邦衣未容褫,況值佳山水。
時來一登臨,清曠豁千里。
既為茲土愁,復雲茲土美。
揖林壑,俯清淪,摛錦繡,歌陽春。
天球鳴兮朱弦奏,朱弦奏兮玉律新。
靈均淵源,建安風度。
參眾體於柏梁,接遺聲於楚賦。
值重光,嘆盈缺。
曳長裾,懷散聚。
想西園兮不復游,典南尉兮未能去。
薄淮陽之見疎,幸浮邱而來顧。
非流落以為患,諒熱中而怨慕。
景入詠以增輝,詩因樓而得趣。
嗟暗投於拙目,指微瑕於寶璐。
高文一何寥,絕境亦難遇,子期久雲亡,蚍蜉只撼樹。
參考注釋
柏梁
(1).指 柏梁台 。《史記·孝武本紀》:“其後則又作 柏梁 、銅柱、承露僊人掌之屬矣。” 南朝 梁 江淹 《倡婦自悲賦》:“去 栢梁 以掩袂,出 桂苑 而斂眉。” 唐 李白 《雙燕離》詩:“ 柏梁 失火去,因入 吳 王宮。” 明 劉基 《次韻和石末公見寄》之五:“ 漢 殿千門錦繡開,不堪一夜 柏梁 災。”
(2).借指宮廷。 唐 韋渠牟 《覽外生盧綸詩因以示此》詩:“終期內殿聯詩句,共汝朝天會 柏梁 。”參見“ 柏梁臺 ”。
(3).指《柏梁詩》。 唐 元稹 《唐故工部員外郎杜君墓系銘》序:“逮至 漢武 ,賦《柏梁》詩而七言之體具。” 宋 王應麟 《困學紀聞·評詩》:“ 韓子蒼 曰:‘《柏梁》作而詩之體壞;《河梁》作而詩之意乖。’” 清 趙翼 《甌北詩話·七言律》:“自《古詩十九首》以五言傳,《柏梁》以七言傳,於是才士專以五七言為詩。”
(4).泛稱應制詩。 唐 張九齡 《奉和聖制南郊禮畢酺宴》:“飽德君臣醉,連歌奉《柏梁》。”參見“ 柏梁體 ”。
(5).指柏梁體。 金 王偓 《古仙人辭》序:“得古仙人詞於壁間……觀其體則柏梁,事則終始二 漢 ,字畫在 鍾 王 之間。”參見“ 柏梁體 ”。
遺聲
(1).指過去留下的樂曲。《禮記·樂記》:“故《商》者,五帝之遺聲也。” 晉 潘岳 《河陽縣作》詩之一:“ 齊 都無遺聲, 桐鄉 有餘謡。”《宋史·樂志十七》:“此譜,相傳即 開元 遺聲也。”
(2).猶餘音。 三國 魏 繁欽 《與魏文帝箋》:“而此孺子遺聲抑揚,不可勝窮,優遊轉化,餘弄未盡。” 南朝 宋 鮑照 《樂府·升天行》:“ 鳳臺 無還駕,簫管有遺聲。” 宋 蘇軾 《張安道見示近詩》:“雲見 浮丘伯 ,吹簫明月岑。遺聲落 淮 泗 ,蛟鼉為悲吟。” 明 汪廷訥 《廣陵月》第四出:“人人側耳,盡息喧囂,真箇是遺聲振木,游響停雲。”
(3).泛指留下聲音。 金 元好問 《秋望賦》:“菊鮮鮮而散花,雁杳杳而遺聲。”
(4).謂留下好名聲。 三國 魏 曹植 《任城王誄》:“王雖薨徂,功著丹青。人誰不沒,貴有遺聲。”《宋書·顏延之傳》:“若不能遺聲,欲人出己,知柄在虛求,不可校得。”
楚賦
指 屈原 、 宋玉 等所寫的辭賦。 南朝 宋 鮑照 《芙蓉賦》:“感衣裳於 楚 賦,詠憂思於 陳 詩。” 錢振倫 註:“《楚辭·離騷》:‘製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 唐 劉知幾 《史通·載文》:“ 懷 襄 不道,其惡存乎 楚 賦。” 宋 蘇軾 《巫山》詩:“ 楚 賦亦虛傳,神仙安有是?”參見“ 楚辭 ”。
唐仲友名句,續八詠八詠掞英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