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懶自安庸吏拙,不須摘發頌神君

仝卜年蘭陽即事·其八

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仝卜年的《蘭陽即事·其八》

全文:
憑欄徙倚到斜曛,鎮日消閒只看雲。
疏懶自安庸吏拙,不須摘發頌神君

仝卜年詩詞大全

參考注釋

疏懶

亦作“ 疏嬾 ”。亦作“疎懶”。亦作“疎嬾”。1.懶散。《北齊書·李繪傳》:“下官膚體疏嬾,手足遲鈍,不能逐飛追走,遠事佞人。” 宋 范仲淹 《與朱氏書》:“此間疎懶成性,日在池塘,或至歡醉。” 明 劉基 《松葉酒歌寄梁安宅》:“我生疎嬾無所能,瘦皮黏骨危崚嶒。” 魯迅 《彷徨·孤獨者》:“我知道他疏懶,本不以杳無訊息為奇,但有時也頗怨他不給一點訊息。”

(2).鬆懈;懈怠。《初刻拍案驚奇》卷十七:“後來 少卿 已沒, 道元 襲了父任,出仕在外,官府事體煩多,把那奉真香火之敬,漸漸疎懶。”《紅樓夢》第二三回:“你日日在外游嬉,漸次疏懶了工課。”

自安

(1).自安其心;自以為安定。《荀子·王霸》:“故人主天下之利埶也,然而不能自安也,安之者,必將道也。”《漢書·張禹傳》:“ 禹 與 鳳 並領尚書,內不自安,數病,上書乞骸骨,欲退避 鳳 。” 唐 陳鴻 《長恨歌傳》:“太上皇亦不久人間,幸惟自安,無自苦耳。” 宋 羅大經 《鶴林玉露》卷三:“自古夷狄盜賊之禍,所以蔓延滋大,日深一日,其終或至於亡國者,皆將帥之臣玩寇以自安,養寇以自固,譽寇以自重也。”

(2).自己甘心情願。 鄭觀應 《盛世危言·技藝》:“若輩亦自等庸奴,自安愚拙,無一聰明秀穎之士肯降心而相從者。”

(3).自謀安樂。《國語·魯語下》:“吾冀而朝夕修我曰‘必無廢先人’,爾今曰‘胡不自安’,以是承君之官,余懼 穆伯 之絶嗣也。” 隋 李巨仁 《釣竿》詩:“寄言朝市客,滄浪徒自安。”

不須

不用;不必。《後漢書·逸民傳·周黨》:“臣聞 堯 不須 許由 、 巢父 ,而建號天下; 周 不待 伯夷 、 叔齊 ,而王道以成。” 唐 張志和 《漁父歌》:“青篛笠,緑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警世通言·萬秀娘仇報山亭兒》:“哥哥若到 襄陽府 ,怕你不須見我爹爹媽媽。” 老舍 《四世同堂》二:“他養著四大盆石榴,兩盆夾竹桃,和許多不須費力而能開花的小植物。”

摘發

調撥。《續資治通鑑·宋高宗紹興三十二年》:“又令統制官 姚公輔 、 趙銓 守 原州 ,聽候中軍統制 吳挺 節制,不得自為摘發。”

(1).揭示、闡明。 晉 袁宏 《後漢紀·明帝紀上》:“誦《易經》,習《詩》、《論語》、《春秋》,略記大義,聽言觀論,摘發其要。” 魯迅 《墳·文化偏至論》:“聰明英特之士,雖摘發新理,懷抱新見,而束於教令,胥緘口結舌而不敢言。”

(2).揭發。《北齊書·馮翊王潤傳》:“及長,廣慎方雅,習於吏職,至摘發隱偽,姦吏無所匿其情。” 宋 曾鞏 《開封府獄空轉官制》:“摘發姦欺,動而必中;彈治豪右,勇於敢為。” 明 沉榜 《宛署雜記·人物》:“ 嚴 俗健訟,公摘發如神,民莫敢欺,訟因以簡。” 魯迅 《南腔北調集·<一個人的受難>序》:“在 瑞士 時,常投畫稿於日報上,摘發社會的隱病。”

神君

(1).神靈;神仙。《韓非子·說林上》:“澤涸,蛇將徙。有小蛇謂大蛇曰:‘子行而我隨之,人以為蛇之行者耳,必有殺子;不如相銜負我以行,人以我為神君也。’”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容止》:“相王作輔,自然湛若神君。” 宋 蘇軾 《醴泉觀真靖崇教大師真贊》:“北方有神君,出內岡與冥。” 清 金兆藩 《宮井篇》:“想像神君領玉霄,青天碧海夢迢迢。”

(2).舊時對賢明官吏的敬稱。《後漢書·荀淑傳》:“出補 朗陵侯 相,蒞事明理,稱為神君。”《陳書·孔奐傳》:“ 奐 清白自守,妻子竝不之官,唯以單舩臨郡,所得秩俸,隨即分贍孤寡,郡中大悅,號曰‘神君’。” 清 梁章鉅 《歸田瑣記·楹聯賸話》:“在 蘇州 日,輓 吳縣 令 賀吉人 崇禧 云:‘百里舊神君,剡牘未酬舉主願;卅年前進士,蓋棺猶是宰官身。’”

仝卜年名句,蘭陽即事·其八名句

詩詞推薦

疏懶自安庸吏拙,不須摘發頌神君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