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游攝山棲霞寺用尹繼善沈德潛倡和韻六首·其一》
全文:
久聞攝山名,秀如玉而冠。
僧紹小隱處,高節古今羨。
拔地百卅丈,嶢峰凌碧漢。
眾山皆在下,如翁視童丱。
畫石及落星,歷歷皆可按。
圖經昔膻薌,久矣系清戀。
茲來緣省方,乘暇游禪院。
蘇民廑解澤,對佛愧止觀。
咨爾肆覲牧,峻宇何須辦。
參考注釋
解澤
(1).布施恩澤。《史記·樂書》:“上自朝廷,下至人民,得以接歡喜,合殷勤,非此和説不通,解澤不流。” 張守節 正義:“言非此樂和適,亦悅樂之不通,散恩澤之事不流,各一世之化也。” 宋 王安石 《謝李舜舉賜詔書藥物表》:“而離明昭晰於隱微,解澤頻繁於疏逖。”
(2).指恩澤。 清 顧炎武 《感事》詩之二:“詔令屯雷動,恩波解澤流。”
止觀
(1).停下來觀看。《韓非子·外儲說左上》:“ 宋王 與 齊 仇也,築 武宮 。謳 癸 倡,行者止觀,築者不倦。”
(2).佛教修行法門之一。“止”為梵文(奢摩他)的意譯,意為掃除妄念,專心一境;“觀”為梵文(毗缽舍那)的意譯,意為在“止”的基礎上發生智慧,辨清事理。佛教主張通過“止觀”即可“悟”到“性空”而成佛。 中國 佛教天台宗創始人 智顗 著有《摩訶止觀》、《童蒙止觀》等書。《法苑珠林》卷一○一引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傳》:“ 齊 鄴 西 龍山 雲門寺 釋 僧稠 姓 孫 ,元出 昌黎 ……初從 道房禪師 受習止觀。” 唐 杜甫 《別李秘書始興寺所居》詩:“重聞西方《止觀經》,老身古寺風泠泠。” 清 劉獻廷 《廣陽雜記》卷二:“夫 思大 乃 天台 智者,本師親受三種《止觀》。”
乾隆名句,游攝山棲霞寺用尹繼善沈德潛倡和韻六首·其一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