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道不識心,所以塵不破

釋印肅靈濟橋語

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釋印肅的《靈濟橋語》

全文:
此渡若非橋,不放眾生過。
過去現在佛,並西來達磨。
皆是接群迷。
直指人這個。
如今人不知,顛倒成患禍。
堅執有為功,善惡爭揚播。
學道不識心,所以塵不破
若悟即本心,永劫無退墮。
說法非乾舌,山河大地和。
行腳不曾移。
舉步無空過。
如斯妙性空,方與人擔荷。
大用這無心,非福亦非禍。
於中無妄作,不異阿彌陀。
法界無別物,一菩提為座。
修橋布路為含靈,轉凡成聖如行貨。
遊戲菩提誰得知,只恐迷*情卻放過。
大丈夫,莫放過,提起眉毛來繼和。
大家拍手渡橋來,方笑普庵只這個。
咄,開口全音只我聞,桃花含笑亂紛紛。
心非遍界真成妄,意淨情忘法法真。

釋印肅詩詞大全

名句書法欣賞

釋印肅學道不識心,所以塵不破書法作品欣賞
學道不識心,所以塵不破書法作品

參考注釋

學道

(1).學習道藝,即學習儒家學說,如仁義禮樂之類。《論語·陽貨》:“君子學道則愛人。”《史記·仲尼弟子列傳》:“無財者謂之貧,學道不能行者謂之病。若 憲 ,貧也,非病也。” 宋 唐庚 《大觀四年作詩寄任因命舍弟同賦》:“學道一生凡幾化,不因到此始知非。” 明 唐順之 《萬思節以集中無名作詩見貽》之一:“學道頻年慕屢空,支離猶墮語言中。”

(2).學習道行。指學仙或學佛。《漢書·張良傳》:“廼學道,欲輕舉。” 顏師古 註:“道謂仙道。” 宋 蘇軾 《將至廣州用過韻寄邁迨二子》:“皇天遣出家,臨老乃學道。”《西湖佳話·葛嶺仙跡》:“從 左慈 學道,得九丹金液仙經。” 魯迅 《且介亭雜文·難行和不信》:“然而出來的題目就因此常常是難題,仍如飛劍一樣,非上 武當山 尋師學道之後,決計沒法辦。”

(3).即學政。《儒林外史》第三回:“荏苒三年,升了御史,欽點 廣東 學道。” 清 蒲松齡 《禳妒咒·入泮》:“酒色養的那脾胃嬌,那厭氣時文也不待瞧。我的天,學道瞎,真是瞎學道。”《醒世姻緣傳》第十二回:“據了他的學識,與他個學道,綽綽然做得過去,卻不肯把學道與他,偏與他個巡道。”參見“ 學政 ”。

不識

(1).不知道,不認識。《詩·大雅·皇矣》:“不識不知,順帝之則。” 鄭玄 箋:“其為人不識古,不知今,順天之法而行之者。” 唐 韓愈 《閔己賦》:“行舟檝而不識四方兮,涉大水之漫漫。” 魯迅 《<集外集>序言》:“連我自己也詫異那時的我的幼稚,而且近乎不識羞。”

(2). 西周 刑法中三種可寬恕的條件之一。指誤殺。《周禮·秋官·司刺》:“壹宥曰不識。” 鄭玄 註:“識,審也。不審,若今仇讎當報甲,見乙,誠以為甲而殺之者。”

所以

(1) 表示因果關係,常與“因為”連用

因為刻苦訓練,所以成績提高很快

(2) 指實在的情由或適當舉動

忘乎所以

(3) 所用;用來

夫仁義辨智,非所以持國也

(4) 原因;緣故

故今具道所以。——宋· 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

此所以學者不可以不深而慎取之也。——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釋印肅名句,靈濟橋語名句

詩詞推薦

學道不識心,所以塵不破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