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禪人下火·其一

作者:釋懷深 朝代:宋代

諸禪人下火·其一原文

初秋夏一時,衲僧多欲去。

不搭陳梢船,便行泗州路。

橫擔拄杖氣如雲,萬水千山都不顧。

昨日通川方上入,隨例茫茫把不住。

把不住,為君說個臨歧句。

枯木岩前差路多,剔起眉毛著眼覷。

一身恍若風中燭,百歲端如水上漚。

未到衲僧平穩處,臨行那得不生愁。

詩詞問答

問:諸禪人下火·其一的作者是誰?答:釋懷深
問:諸禪人下火·其一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釋懷深的名句有哪些?答:釋懷深名句大全

注釋

1. 原校:疑作人。

參考注釋

初秋

秋季的頭一個月,即陰曆七月

一時

(1) 一個時期

此一時彼一時

一時多少豪傑。——宋·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2) 短時間

一時半刻

一時紉。——《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一時從者千人。——清·邵長蘅《青門剩稿》

(3) 同一時候。

一時收禽(一時:同時。禽:通“擒”。收禽:逮捕奸黨)。——《後漢書·張衡傳》

一時皆下。——唐·李朝威《柳毅傳》

一時齊發,眾妙畢備。——《虞初新志·秋聲詩自序》

(4) 一些時候

攻一時。——清·徐珂《清稗類鈔·戰事類》

衲僧

和尚,僧人。 唐 黃滔 《上李補闕》詩:“諫草封山藥,朝衣施衲僧。” 元 薩都剌 《江城玩雪》詩:“舟子迷歸寒浦外,衲僧疑在白雲間。”《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八:“況自此再三十年, 京 已壽登耄耋,更削髮披緇坐此洞中為衲僧耶?”

拄杖

(1).執持。 三國 魏 曹操 《陌上桑》:“食芝英,飲醴泉,拄杖桂枝佩秋蘭。”

(2).支撐著拐杖。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方正》:“ 韓康伯 病,拄杖前庭消搖。” 宋 蘇軾 《次韻參寥寄少游》:“當年步月來幽谷,拄杖穿雲冒夕煙。”

(3).手杖,拐杖。 唐 錢起 《題延州聖僧穴》詩:“四時樹長書經葉,萬歲巖懸拄杖籐。” 宋 陸游 《晚步江上》詩:“高柳陰中扶拄杖,平沙穩處據胡牀。” 明 馬愈 《馬氏日抄·憨皮袋》:“乃 貫休 所畫 彌勒佛 像,橫一拄杖挑皮袋於背,腰間曳一蕉扇。” 魯迅 《故事新編·理水》:“‘ 禹 來治水,一定不成功,如果他是 鯀 的兒子的話,’一個拿拄杖的學者說。”

如雲

(1).形容盛多。《詩·鄭風·出其東門》:“出其東門,有女如雲。” 毛 傳:“如雲,眾多也。” 漢 李陵 《答蘇武書》:“當此之時,猛將如雲,謀臣如雨。” 唐 白居易 《輕肥》詩:“夸赴軍中宴,走馬去如雲。”

(2).發美長貌。《詩·鄘風·君子偕老》:“鬒髮如雲,不屑髢也。” 毛 傳:“如雲,言美長也。”

(3).比喻德化廣大。《史記·五帝本紀》:“ 帝堯 者, 放勛 。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雲。” 司馬貞 索隱:“如雲之覆渥,言德化廣大而浸潤生人,人鹹仰望之,故曰如百穀之仰膏雨也。”

萬水千山

重重的水和山,形容道路漫長險阻

萬水千山只等閒

不顧

(1).不回頭看。《史記·刺客列傳》:“於是 荊軻 就車而去,終已不顧。” 晉 袁宏 《後漢紀·靈帝紀》:“ 林宗 異而問之:‘甑破可惜,何以不顧?’ 叔達 曰:‘甑已破,視之無益。’”

(2).不顧念;不照顧。 漢 司馬相如 《上林賦》:“務在獨樂,不顧眾庶。”《楚辭·劉向<九嘆·離世>》:“不顧身之卑賤兮,惜皇輿之不興。” 王逸 註:“不敢顧念身之貧賤。”

(3).不理會。《楚辭·九章·涉江》:“被明月兮珮寶珞,世溷濁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馳而不顧。” 明 陳繼儒 《珍珠船》卷四:“ 馬周 初入京,至 灞上 逆旅,數公子飲酒,不顧 周 , 周 市斗酒濯足,眾異之。” 周而復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五:“ 朱暮堂 不顧 湯富海 的意見,不滿地說:‘非篩不行! 蘇賬房 !’”

(4).不考慮;不顧忌。《韓非子·十過》:“耽於女樂,不顧國政,則亡之禍也。”《後漢書·列女傳·太原王霸妻》:“君少修清節,不顧榮祿。” 明 郎瑛 《七修類稿·奇謔二·帝王 * 》:“人有恣其淫性而不顧五倫,真禽獸也。” 魏巍 《東方》第三部第十章:“戰士們不顧一切地在鋼架上爬行。”

昨日

昨天

通川

流通的河川。《文選·司馬相如<上林賦>》:“醴泉涌於清室,通川過於中庭。” 李善 註:“通流為川而過中庭。” 南朝 宋 謝靈運 《西陵遇風獻康樂》詩:“曲汜薄停旅,通川絶行舟。” 宋 蘇轍 《和李公擇赴歷下道中雜詠·泛清河》:“何時好霖雨?是處有通川。”

方上

(1).謂物體的上部作方形。《國語·周語中》:“其狀方上而鋭下,宜觸冒人。”

(2).指墓壙。《漢書·酷吏傳·田延年》:“ 昭帝 大行時,方上事暴起,用度未辦。” 顏師古 註:“方上,謂壙中也。 昭帝 暴崩,故其事倉猝。”

(3).猶方外。《西遊記》第二七回:“我父母在堂,看經好善,廣齋方上遠近僧人。”《醒世姻緣傳》第二九回:“既是方上的師傅,必定會甚么仙術了。”參見“ 方外 ”。

隨例

按照慣例。《周書·文帝紀上》:“ 天興 初,徙豪傑於 代都 , 陵 隨例遷 武川 焉。” 唐 劉禹錫 《賀赦上皇太子箋》:“某職守有限,不獲隨例稱賀宮庭。” 清 周亮工 《書影》卷二:“官 閩 者初亦未知板之漫滅如是,姑亦隨例取之。”

茫茫

遼闊曠遠的樣子;模糊不清楚

長天茫茫。——唐· 李朝威《柳毅傳》

野茫茫。——《樂府詩集·雜歌謠辭·敕勤歌》

夫之茫茫。——明· 顧炎武《復庵記》

茫茫的前景

別時茫茫江浸月。——唐· 白居易《琵琶行(並序)》

不住

(1).不停;不斷。 南朝 梁 沉約 《千佛頌》:“不常不住,非今非昔。” 唐 李白 《早發白帝城》詩:“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宋 岳飛 《小重山》詞:“昨夜寒蛩不住鳴,驚回千里夢,已三更。” 茅盾 《小巫》:“ 菱姐 看見老爺臉上有點喜色,不住的點頭。”

(2).用在動詞後,表示動作的目的沒有實現。 魯迅 《故事新編·補天》:“﹝伊﹞疑心這東西就白薯似的原在泥土裡,禁不住很詫異了。” 艾蕉 《雨》:“母親忍不住了,連忙幫女兒脫下了濕衣。”

臨歧

見“ 臨岐 ”。

枯木

(1).老樹;枯樹。《管子·度地》:“伐枯木而去之,則夏旱至矣。”《漢書·五行志中之下》:“枯木復生,人君亡子。” 南朝 梁 范縝 《神滅論》:“如因榮木變為枯木,枯木之質,寧是榮木之體!” 唐 盧照鄰 《行路難》詩:“君不見 長安 城北 渭 橋邊,枯木橫槎臥古田。”《新唐書·五行志一》:“ 武德 四年, 亳州 老子祠 枯樹復生枝葉……占曰:‘枯木復生,權臣執政。’”

(2).比喻頹喪之心或老朽之人。 北周 庾信 《小園賦》:“心則 歷陵 枯木,髮則 睢陽 亂絲。” 宋 范成大 《與時敘現老納涼池上》詩:“笑我兩枯木,獨與三冬期。”

(3).指刑具。 唐 高彥休 《唐闕史·秦中子得先人書》:“富室少年列狀始末,訴於縣官,詰問伏罪,遂寘枯木。” 宋 陶穀 《清異錄·肉雷》:“ 來紹 ,乃 唐 酷吏 俊臣 之裔,天稟鷙忍……每肆枯木之威,則百囚俱斷,轟響震動一邑,時呼肉雷。”

(4).指神主;棺材。 宋 孔平仲 《續世說·直諫》:“今兵士之徒無罪,乃驅之行陣之間,委之鋒鏑之下,使肝腦塗地,魂魄無歸,令其老父、孤兒、寡妻、慈母望轊車而掩泣,抱枯木以摧心。” 宋 黃庭堅 《母安康郡太君祭亡女陳氏十娘文》:“惟女面目,永隔枯木。嗚呼昊天,忍此荼毒。”

眉毛

眼眶上緣長的毛

一身

(1) 全身,渾身

一身正氣

(2) 一套(衣服)

一身新衣服

(3) 一個人

孑然一身

恍若

(1).茫然。 唐 牛僧孺 《玄怪錄·岑順》:“使者復命, 順 忽然而寤,恍若自失。” 金 段成己 《醒心亭》詩:“翛然自得天游趣,恍若那知地境靈。”

(2).好像,仿佛。 唐 韓愈 《答李秀才書》:“ 元賓 之面容,恍若相接。” 宋 葉適 《醫工嘆重贈柳山人》詩:“一身盡異形質變,恍若土木徒人言。”《老殘遊記》第二回:“只是到後來,全用輪指,那抑揚頓挫,入耳動心,恍若有幾十根弦,幾百個指頭,在那裡彈似的。” 劉白羽 《火光照紅海洋》:“狂嘯的海風與澎湃的海濤從幾面襲來,使你恍若置身於海上懸崖。”

百歲

(1).百年。指長時間。《鶡冠子·近迭》:“兵者百歲不一用,然不可一日忘也。” 唐 韓愈 孟郊 《遣興聯句》:“平生無百歲,歧路有四方。” 周立波 《金戒指》:“人生百歲也是死,何處黃土不埋人?”

(2).終身;畢生。 明 葉憲祖 《丹桂鈿合》第七折:“願齊眉廝守,百歲和睦。”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孝女》:“保佑老父沉疴速起,百歲康強。”

(3).死的諱稱。《詩·唐風·葛生》:“百歲之後,歸於其居。”《史記·呂不韋列傳》:“夫百歲之後,所子者為王,終不失勢。” 唐 白居易 《讀張籍<古樂府詩>》詩:“恐君百歲後,滅沒人不聞。” 宋 蘇軾 《漢高帝論》:“天下望以為君,雖不肖,而大臣心欲之,如百歲後,誰肯北面事 戚姬 子乎?”

端如

猶端然。莊重貌。 宋 范成大 《大所後堂南窗負暄》詩:“端如擁褐茅檐下,祗欠烏烏擊缶歌。”

水上

(1).水面上。《易·渙》:“風行水上,渙,先王以享於帝立廟。” 北周 庾信 《周柱國大將軍紇於宏神道碑》:“月中生樹,童子知言;水上浮瓜,青衿不戲。” 唐 張說 《送梁六自洞庭山作》詩:“ 巴陵 一望 洞庭 秋,日見孤峯水上浮。”

(2).猶水邊。《史記·淮陰侯列傳》:“ 信 乃使萬人先行,出,背水陳…… 趙 開壁擊之,大戰良久。於是 信 、 張耳 詳棄鼓旗,走水上軍。” 南朝 梁 吳均 《行路難》詩:“ 洞庭 水上一株桐,經霜觸浪困嚴風。”

(3).舊時謂妓女開始接客。《史林殘花》:“妓女始薦寢曰水上。”

平穩

(1)

(2) 沒有波動,穩定

物價平穩

日子過得平穩

(3) 平安穩當;平和穩重

平穩得荊州。—— 五代· 齊己《送周秀游峽》

(4) 無顛簸

飛行平穩

(5) 經濟上穩定,無大起大落

在陰沉的經濟蕭條年代裡,為使公司保持平穩狀態而奮鬥

臨行

將要離開,將要離別

臨行匆匆,不及告別

得不

能不;豈不。《史記·秦本紀》“伐 南山 大梓” 司馬貞 索隱引《錄異傳》:“ 秦 若使人被髮,以朱絲繞樹伐汝,汝得不困耶?” 唐 李德裕 《次柳氏舊聞》:“ 志忠 晚乃謬計耳,其初立朝,得不為賢相乎?”《三國演義》第九五回:“吾兵止有二千五百,若棄城而走,必不能遠遁。得不為 司馬懿 所擒乎?”

詩詞推薦

  • 元日寄成父四首

    趙蕃宋代〕舊時元日羨吾廬,稱壽獻觴歡有餘。今日兒曹還效我,悽然事憶十年初。
    諸禪人下火·其一原文_諸禪人下火·其一的賞析_古詩文
  • 題吳指揮致仁卷

    江源明代〕遼東老將功成後,洗馬春流解鐵衣。百戰山河無舊夢,滿庭歌吹舞新姬。班超老去心猶赤,王剪歸來鬢已絲。見說
  • 夜雨

    乾隆清代〕觸石合膚寸,如膏入夜零。正當春布澤,真是岳稱靈。清響愛濺滴,寒光想杳冥。氈廬欹枕處,耐可徹宵聽。
  • 游鴻福寺和關子東

    王銍宋代〕劉家古寺城南曲,選得僧坊共醉吟。野草幽花閒自媚,黃蜂白蝶靜相尋。半檐落日留難住,滿地東風掃不禁。漫道
  • 金陵九日

    唐彥謙唐代〕野菊西風滿路香,雨花台上集壺觴。九重天近瞻鍾阜,五色雲中望建章。綠酒莫辭今日醉,黃金難買少年狂。清歌
    諸禪人下火·其一原文_諸禪人下火·其一的賞析_古詩文
  • 題袁燮絜齋家塾書鈔

    乾隆清代〕議論持醇正,興亡鑑古今。致危惟戒逸,勝怠莫如欽。惜未聯全璧,幸仍揀碎金。流斯失法度,先已獲予心。
  • 明史綱目書成有述·其四

    乾隆清代〕慢言此輩弱而愚,甫節魚童何代無。不少英明偏授柄,端因威福遂專樞。善窺更自依房闥,妙術惟應導宴娛。屋社
  • 懷寄周元翁十首

    賀鑄宋代〕周郎嗜茗飲,偶與吾好同。贈行發吾寶,紫璧琱雲龍。此實太官物,分甘玉堂公。我曹百石史,藜菽每不充。詩人
  • 答裴寄卿書因寄長篇

    王洋宋代〕裴郎短身衣弊服,衣長過身幾半幅。高裙大袖領占肩,要是精神大於腹。古書古字談古人,洗盆滌盎供慈親。慈親
    諸禪人下火·其一原文_諸禪人下火·其一的賞析_古詩文
  • 點絳唇

    盧炳宋代〕過眼溪山,向來都是經行處。驂鸞人去。冷落 * 侶。小立江亭,愁對蒹葭浦。無情緒。酒杯慵舉。閒看江楓舞。
  • 山田

    乾隆清代〕今歲山田果倍收,黃雲到處暢吟眸。可欣火種刀耕地,也報崇墉比櫛秋。搖曳似聞風味美,湛瀼好看露光浮。賦租
  • 贈葉子仁

    真德秀宋代〕知天焉用尤臧氏,有命何須主瘠環。若向此中能照破,許君已透利名關。
    諸禪人下火·其一原文_諸禪人下火·其一的賞析_古詩文
  • 再到東坡

    項安世宋代〕江山不用借花輝,滿坂黃泥落葉稀。四海共知坡下路,昔人猶想夢中歸。小橋暗井千年話,秋菊寒泉一縷霏。恐被
    諸禪人下火·其一原文_諸禪人下火·其一的賞析_古詩文
  • 吳沆宋代〕厭看花笑客,忍受草欺人。
    諸禪人下火·其一原文_諸禪人下火·其一的賞析_古詩文
  • 石鼓

    蘇轍宋代〕岐山之陽石為鼓,叩之不鳴懸無虡。以為無用百無直,以為有用萬物祖。置身無用有用間,自託周宣誰敢侮。宣王
  • 依韻答并州鄭大資見寄

    范仲淹宋代〕節製重並汾,淹留又見春。年高成國老,道在樂天真。風韻應如舊,精明迥絕倫。致君心未展,寧是式微人。
  • 紅窗怨(送邵倅)

    王質宋代〕欲寄意,都無有。且須折贈、市橋官柳。看君著上征衣,也尋思、榜舟楚江口。此會未知何時又。恨男兒、不長相
    諸禪人下火·其一原文_諸禪人下火·其一的賞析_古詩文
  • 和謝吏部鐵字韻三十四首丘宰生日二首

    鄧肅宋代〕陽復朋來七日耳,黎明當動有泉水。陰陰寒谷未生春,天閔斯民如赤子。遂因天下生奇人,俾歌襦袴無怨嗔。朅來
  • 詠鍾

    宋之問唐代〕既接南鄰磬,還隨北里笙。平陵通曙響,長樂警宵聲。秋至含霜動,春歸應律鳴。豈惟恆待扣,金簴有餘清。
  • 譚賀州勉賦水仙花四絕

    曾豐宋代〕玉女瓊姬暫謫居,水中無可與為徒。蓮花固與六郎似,貞女終輕賤丈夫。
    諸禪人下火·其一原文_諸禪人下火·其一的賞析_古詩文
諸禪人下火·其一原文_諸禪人下火·其一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