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唐代佚名的《招手令》
全文:
亞其虎膺,曲其松根。
以蹲鴟間虎膺之下,。
以鉤戟差玉柱之旁。
潛虬闊玉柱三分,奇兵闊潛虬一寸。
死其三洛,生其五峰。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潛虬
見“ 潛虯 ”。
亦作“ 潛虬 ”。亦作“潛虯”。1.猶潛龍。喻有才德而未為世重用之人。 晉 左思 《蜀都賦》:“下高鵠,出潛虯。”《文選·謝靈運<登池上樓>詩》:“潛虯媚幽姿,飛鴻響遠音。” 李善 註:“虯以深潛而保真,鴻以高飛而遠害。今已嬰俗網,故有愧虯鴻也。” 唐 李白 《贈別舍人弟台卿之江南》詩:“令弟經濟士,謫居我何傷。潛虬隱尺水,著論談興亡。” 唐 孟郊 《寄張籍》詩:“浮云何當來,潛虬會飛騰。” 郭沫若 《李白與杜甫·李白在政治活動中的第二次大失敗》:“ 李白 稱之為‘經濟士’,又稱之為‘潛虯’(臥龍)。”
(2).無名指。《全唐詩》卷八七八載《招手令》:“潛虯闊玉柱三分,奇兵闊潛虯一寸。”自註:“潛虯,無名指也。”
玉柱
(1).石柱的美稱。 唐 杜甫 《朝享太廟賦》:“升降之際,見玉柱生芝。” 宋 王仲旉 《南都賦》:“金鋪絢日,玉柱凌煙。” 明 李夢陽 《秋懷》詩:“雕闌玉柱留天女,錦石秋花隱御舟。”
(2).玉制的弦柱。亦指代琴、瑟、箏等弦樂器。《文選·江淹<別賦>》:“掩金觴而誰御,橫玉柱而霑軾。” 李善 註:“琴有柱,以玉為之。” 唐 楊巨源 《雪中聽箏》詩:“玉柱泠泠對寒雪,清商怨徵聲何切。” 南唐 馮延巳 《蝶戀花》詞:“誰把鈿箏移玉柱,穿簾燕子雙飛去。” 清 汪懋麟 《仲冬平山堂落成即席得五十韻》:“朱弦調玉柱,鐵撥轉檀槽。”
(3).指額上隆起的筋肉。《隋書·高祖記上》:“額上有玉柱入頂,目光外射。”
(4).筷子的美稱。 南朝 梁 庾肩吾 《長安有狹斜行》:“三子俱來宴,玉柱擊清甌。”
(5).指修道者死後鼻腔分泌物。據說這是成道的徵象。 元 無名氏 《度柳翠》第四折:“鼻竅中兩行玉柱,頭直上萬道金光。”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羅祖》:“更數日而往,則玉柱下垂,坐化已久。”《醒世姻緣傳》第二一回:“進去看他一看,只見他兩條玉柱拄在膝上,不知從幾時圓寂去了。”
(6).中指的別稱。
(7).山藥的別名。 宋 朱弁 《曲洧舊聞》卷四:“道人 沉天休 嘗言:‘頃年採藥其中,見一藤引蔓甚遠,而葉亦特大,疑其非也,乃共掘之,大如柱,長數尺,蓋亦山藥也,大莖可享半月,戲目為玉柱。其後玉柱之名稍著……鬻山藥者,利其易售,皆冒玉柱之名。’”
(8).饅頭的別名。 清 厲荃 《事物異名錄·飲食·饅頭》:“《匯苑詳註》:玉柱、灌漿,皆饅頭之別稱也。”
三分
(1).謂一分為三。《左傳·襄公十一年》:“三分公室,而各有其一。”《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今天下三分, 益州 罷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清 唐孫華 《涿州懷古》詩:“三分 巴蜀 功成後,魂魄猶應戀故都。”
(2).指 三國 史話。 宋 孟元老 《東京夢華錄·京瓦伎藝》:“ 霍四究 説《三分》, 尹常 賣《五代史》。”
(3).十分之三。 元 本 高明 《琵琶記·牛小姐盤夫》:“到如今,骨自道且説三分話,不肯全拋一片心。” 茅盾 《子夜》十七:“他們是不肯隨便放過的,況又有三分酒遮了臉。”
十份中的三份。《詩·召南·摽有梅》“其實七兮” 唐 孔穎達 疏:“此梅雖落,其實十分之中尚七未落,已三分落矣。”
奇兵
出其不意突然襲擊的軍隊
一寸
(1).十分為一寸。引申為微少。《韓非子·說林上》:“蟻冬居山之陽,夏居山之陰,蟻壤一寸而仞有水。” 漢 賈誼 《新書·五美》:“一寸之地,一人之眾,天子無所利焉,誠以定治而已。”《晉書·庾亮傳》:“冒親以求一寸之用,未若防嫌以明至公。” 宋 楊萬里 《初夏》詩之一:“雨後覓春無一寸,薔薇花發釅燕脂。”
(2).指心。古人謂心為方寸之地,故稱。 宋 蘇軾 《次韻答王鞏》詩:“我有方外客,顏如瓊之英,十年塵土窟,一寸冰雪清。” 明 何景明 《過先墓》詩:“一寸未忘遊子線,萬年難覓 老萊 衣。”
(3).指光陰。 唐 李嶠 《書》詩:“請君看入木,一寸乃非虛。”參見“ 一寸陰 ”。
佚名名句,招手令名句
名句推薦
原來是賣花人頭上一枝春
張壽卿《 * ·這蜂惹的滿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