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釋原妙的《偈頌六十七首》
全文:
大限面九旬,小面限七日。
粗中有細,細中有密。
密密無間,纖塵不立。
正恁麽時,銀山面壁。
進則無門,退之則失。
如墮萬丈深坑。
四面懸崖荊棘。
切須猛烈英雄,直要翻身跳出。
若還一念遲疑,佛亦救你不得。
此是最上玄門,普請大家著力。
山僧雖則不面閒非,越例與諸人通個訊息。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山僧
(1).住在山寺的僧人。 北周 庾信 《臥疾窮愁》詩:“野老時相訪,山僧或見尋。” 唐 劉長卿 《尋盛禪師蘭若》詩:“山僧獨在山中老,唯有寒松見少年。” 元 李宗冽 《題岳溪禪林精舍》詩:“山僧四五人,屢訪期識面。” 清 魏源 《武林紀游》詩之七:“百覓 理安寺 ,始與山僧晤。”
(2).僧人自稱的謙詞。《五燈會元·法眼宗·羅漢琛禪師》:“眾人既盡在此,山僧不可無言。”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三:“師曰:‘山僧過矣!夫人言明日作排,非今日矣。’”
則不
不但,不止。 元 吳昌齡 《張天師》第一折:“ 封家姨 也,則不俺思凡。” 元 武漢臣 《老生兒》第二折:“這錢則不那窮的每爭,便這富的每也爭。” 元 高文秀 《黑旋風》第三折:“我解放了俺哥哥,則不俺哥哥一個人,我把這滿牢里人都放了。”
閒非
亦作“間非”。責怪。《漢書·王莽傳上》:“即有所間非,則臣 莽 當被詿上誤朝之罪。” 宋 邵博 《聞見後錄》卷十三:“孝子之事親也,既外竭其力,又內致其思,不使其親有不義之名,不使其人有間非之言。”
亦作“間非”。謂本無是非而興起的是非事。《初刻拍案驚奇》卷二:“難道倒説不是來混爭閒非不成?”《南曲譜·越調過曲·憶多嬌》:“莫惹閒非來掛牽。”
諸人
(1).眾人。《韓非子·解老》:“人希見生象也,而得死象之骨,案其圖以想其生也,故諸人之所以意想者皆謂之象也。”《梁書·劉顯傳》:“ 任昉 嘗得一篇缺簡書,文字零落,歷示諸人,莫能識者。”《紅樓夢》第二九回:“過了一日,至初三日,乃是 薛蟠 生日,家裡擺酒唱戲,來請 賈 府諸人。”
(2).別人。 唐 穀神子 《博異志·崔玄微》:“諸人即奉求,余不奉求。” 元 楊暹 《西遊記》第十一出:“諸人怕你吃,恁爺不怕你吃。”
通個
同“通箇”。通盤,全盤地。
訊息
(1) 情況報導
訊息靈通人士
(2) 音信
杳無訊息
釋原妙名句,偈頌六十七首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