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鄭獬的《送方元忠》
全文:
京師惡塵土,兩足沒至踝。
狂風暴然作,塞天赤如赭。
事牽或出門,復又無驢跨。
垢汗黏透衣,留遲固不遐。
走歸掃一室,涼泉急傾灑。
琢琢客扣門,置帽懶出迓。
呼童揖客進,客語驚鄰舍。
自誇已得計,歸舟即日駕。
風塵久厭苦,喜此脫去乍。
淮影貯蒼山,飛峰皆倒掛。
霜月秋暉明,乾坤曝圖畫。
往往窮谷間,賢豪伏其下。
去而從之游,精粗得陶冶。
剖發露光鋩,爬羅無縫罅。
豨膏滑兩軸,直縱飛黃靶。
庶以卒吾業,孰能籌周舍。
余雲子語健,決去不可且。
伊昔同壯遊,清樽固屢把。
病酒常至午,醉歸每及夜。
朋輩俱飲豪,斗酒快一寫。
窮甚或見憐,怪極亦遭罵。
爾來五六年,退縮但嗟訝。
老意漸相期,歡心早已謝。
買得東皋田,束衣即歸稼。
簞笥苟非道,萬石安能藉。
期子在高秋,行當秣吾馬。
參考注釋
發露
(1).顯示;流露。 漢 王粲 《神女賦》:“稱詩表志,安氣和聲。探懷授心,發露幽情。”《南史·焦度傳》:“ 度 於城樓上肆言駡辱 攸之 ,至自發露形體穢辱之,故 攸之 怒,改計攻城。”《朱子語類》卷七十:“初六是那小人慾為惡而未發露之時。” 明 黃綰 《明道編》卷二:“凡人之學,有之必欲發露,故以能默為難。” 魯迅 《且介亭雜文·說“面子”》:“這類脾氣,是‘紳商’也不免發露的: 袁世凱 將要稱帝的時候,有人以列名於勸進表中為‘有面子’。”
(2).揭露。《後漢書·陳忠傳》:“是以盜發之家,不敢申告,鄰舍比里,共相壓迮,或出私財,以償所亡。其大章著不可掩者,乃肯發露。” 宋 范仲淹 《再奏雪張亢》:“其 張亢 所奏二事,若未有發露,乃是自首。” 魯迅 《華蓋集·通訊二》:“要救正這些,也只好先行發露各樣的劣點,撕下那好看的假面具來。”
(3).指被揭露。 清 王士禛 《居易續談》:“夫 魏忠賢 者……至 崇禎 初年,罪狀發露,押往祖陵,潛行自盡,磔屍 河閒 。”
光鋩
光芒。 唐 歐陽詹 《送洪孺卿赴舉序》:“金欲求鍛,玉將就磨,光鋩穎耀,朝夕以冀。” 宋 曾鞏 《冬望》詩:“霜餘 荊 吳 倚 天山 ,鐵色萬仞光鋩開。”
爬羅
(1).發掘搜羅。 清 顧炎武 《朱處士鶴齡寄尚書埤傳》詩:“百家紛綸説,爬羅殆無遺。”
(2).耙攏;聚集。 清 顧嘉譽 《雪獅歌》:“爬羅隨手試搏弄,物態一一無雷同。”
無縫
(1).指衣服沒有針線縫合的痕跡。《飛燕外傳》:“帝御流波文縠無縫衫。” 晉 楊方 《合歡詩》之一:“衣共雙絲絹,寢共無縫裯。”《太平廣記》卷六八引 唐 牛嶠 《靈怪錄》:“﹝ 郭翰 ﹞徐視其衣,並無縫。”
(2).指事物沒有空隙或縫隙。 宋 秦觀 《秋夜病起懷端叔》詩:“天光脃如洗,月色清無縫。”《花月痕》第五回:“﹝ 痴珠 ﹞用手推那破門,卻是閉得緊緊的無縫,不知中間是何神像。”
鄭獬名句,送方元忠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