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鍾興嗣的《浯溪》
全文:
羯奴禍唐室,宗社已傾危。
翠華幸西蜀,大物孰主持。
儲君起靈武,事亦從權宜。
人望既有屬,奸孽就誅夷。
次山憂國切,聞此喜可知。
歸美頌君父,隱惡義當為。
涪翁仗正論,凜然寓刺規。
指適心中過,並及宮闈微。
茲用春秋法,肅宗其何詞。
曾無一半語,追咎元子非。
後來好事輩,往往互詆譏。
或立黨同意,或費解嘲詩。
識者具眼力,理解夫奚疑。
盍觀我宋朝,崖上中興碑。
光堯再造績,炳若日星垂。
功成體天道,退處志莫移。
神器親付授,嗣皇猶懇辭。
數四不獲命,黽勉祗受之。
飭躬備敬養,朝夕益孳孳。
君不見帝典書之盛,端由揖遜基。
二聖盡茲孝,堯舜並驅馳。
俯視於李唐,德業有醇疵。
惟余{兡百換寸}復願,天每靳其機。
孫支繼述責,未有易今時。
出兵吊遺黎,孰不迎王師。
免使讀頌者,懷憤徒傷悲。
參考注釋
出兵
派出兵力參戰
遺黎
亦作“ 遺黧 ”。1.亡國之民。《晉書·地理志下》:“自中原亂離,遺黎南渡,並僑置牧司,在 廣陵 丹徒 南城,非舊土也。” 唐 唐彥謙 《鄧艾廟》詩:“ 昭烈 遺黎死尚羞,揮刀斫石恨 譙周 。” 清 方文 《宋遺民詠·吳子昭雯》:“是時草莽間,尚有遺黎在。”
(2).指淪陷區的人民。 宋 蘇轍 《送李誠之知瀛州》詩:“往事安足懲,遺黎待公保。”
(3).劫後殘留的人民。《舊唐書·裴度傳》:“ 度 乃約法,唯盜賊鬭殺外,餘盡除之,其往來者,不復以晝夜為限,於是 蔡 之遺黎始知有生人之樂。” 金 王若虛 《王氏先塋之碑》:“時甫離兵火,遺黎反側未安。” 清 楊潮觀 《汲長孺矯詔發倉》:“難得大人肯援之以手,只是等你事畢回來,方去陳奏,此間殘喘遺黎,早都餓死,還救得甚來?”
(4).後世百姓。 三國 魏 曹植 《玄暢賦》:“逸千載而流聲,超遺黎而度俗。” 明 張居正 《神母授圖萬年永賴頌》:“無留巨浸,痛我遺黧。” 明 魏時亮 《平壤拜箕子墓並訪井田遺蹟》詩:“舊井存 殷 畫,遺黎尚古風。” 章炳麟 《沉藎哀辭》:“哀我遺黎,不絶如系。”
王師
天子的軍隊;國家的軍隊。《詩·周頌·酌》:“於鑠王師,遵養時晦。”《三國志·吳志·陸遜傳》:“蠻夷猾夏……拒逆王師。” 唐 杜甫 《新安吏》詩:“況乃王師順,撫養甚分明。送行勿泣血,僕射如父兄。”《宣和遺事》前集:“王師問罪固能道,天子蒙塵爭忍言?” 郁達夫 《聞楊雲史先生之訃》詩:“最憐家祭傳遺訓,猶盼王師滅 賀蘭 。”
鍾興嗣名句,浯溪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