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傳師密學輓辭(原作一首,據四庫本分為四

作者:釋道潛 朝代:宋代

原文

王畿初作邑,終日坐鳴弦。

雅量能知變,平戎在未然。

裕陵俄識拔,鵬路遽騰騫。

二十年間事,淒涼付逝川。

詩詞問答

問:《孫傳師密學輓辭(原作一首,據四庫本分為四首)·其二》的作者是誰?答:釋道潛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五律
問:釋道潛的名句有哪些?答:釋道潛名句大全

注釋

1. 五言律詩 押先韻

2. 原作一首,據四庫本分為四首

參考注釋

王畿

(1).古指王城周圍千里的地域。《周禮·夏官·職方氏》:“乃辨九服之邦國,方千里曰王畿。” 孫詒讓 正義:“方千里曰王畿者,謂建王國也……《大司馬》雲國畿,《大行人》雲邦畿,義並同。”

(2).泛指帝京。 晉 潘岳 《閒居賦》:“太夫人乃御板輿升輕軒,遠覽王畿。”《舊唐書·李光弼傳》:“賊乘 鄴 下之勝,再犯王畿。” 明 何景明 《劉德徵上陵還有贈》詩:“已向西山瞻帝寢,更從北極眺王畿。”

作邑

(1).謂建築都城。《詩·大雅·文王有聲》:“ 文王 受命,有此武功。既伐於 崇 ,作邑於 豐 。” 鄭玄 箋:“作邑者,徙都於 豐 ,以應天命。”《詩·大雅·文王有聲》“ 鎬京 辟廱” 毛 傳:“ 武王 作邑於 鎬京 。”

(2).做縣令。 宋 周密 《齊東野語·熊子復》:“不相聞者幾二十年,及改秩作邑滿,造朝謁 光范 。”《續資治通鑑·宋孝宗乾道二年》:“ 葉顒 等薦 俞翊 為 饒州 守,言其作邑有聲。”

終日

從早到晚

終日忙忙碌碌

終日而思。——《荀子·勸學》

鳴弦

亦作“ 鳴絃 ”。 1.《論語·陽貨》:“子在 武城 ,聞弦歌之聲。”原謂 子游 以禮樂為教,故邑人皆弦歌。後以“鳴弦”泛指官吏治政有道,百姓生活安樂。《後漢書·循吏傳贊》:“一夫得情,千室鳴弦。” 李賢 註:“一夫謂守長也。千室謂黎庶。言上得化下之情,則其下鳴弦而安樂也。” 宋 曾鞏 《送韓玉汝使兩浙》詩:“使傳東馳下九天,此邦曾屈試鳴弦。”

(2).撥動琴弦,使之作響。 三國 魏 曹丕 《燕歌行》之一:“援琴鳴弦發清音,短歌微吟不能長。”

(3).指琴瑟琵琶等弦樂器。 晉 陶潛 《閒情賦》:“仰睇天路,俯促鳴絃。” 南朝 梁簡文帝 《戲贈麗人》詩:“但歌聊一曲,鳴弦未息張。” 唐 楊炯 《和鄭校仇內省眺矚思鄉懷友》:“頽風暌酌羽,流水曠鳴絃。” 清 褚人穫 《堅瓠秘集·李近樓琵琶》:“《耳譚》載京師瞽者 李近樓 ,籍錦衣千戶,善琵琶,能左右手。彈新聲古曲,無不絶妙,平生羈愁哀怨,及人己胸中事,皆於鳴弦鐵撥發之,令人髮上指,淚交下。”

(4).指弓弦。 唐 李白 《秋獵孟諸夜歸》詩:“駿發跨名駒,雕弓控鳴弦。”

雅量

(1) 寬宏的氣度

敏而好學,雅量豁然。——《晉書·李壽載記》

(2) 大的酒量

平戎

原謂與 戎 人媾和。後指對外族採取和解政策,或平定外族。《左傳·僖公十二年》:“ 齊侯 使 管夷吾 平 戎 於王,使 隰朋 平戎於 晉 。” 杜預 註:“平,和也。” 唐 王維 《奉和聖制賦樂賢詩應制》:“將非富民寵,信以平戎故。” 宋 張孝祥 《踏莎行》詞:“日月開明,風雲感會。切須穩上平戎計。” 清 孫枝蔚 《記夢》詩:“開筵為賞平戎策,下馬先成露布文。”

未然

還未變成現實

未雨綢繆,防患於未然

裕陵

(1).古代帝王陵墓名。(1) 金顯宗 陵。在 北京市 房山縣 西北 大房山 。(2) 明英宗 陵。在 北京市 昌平縣 石門山 東,即 十三陵 的第四陵。(3) 清高宗 陵,在 河北省 遵化縣 西北 昌瑞山 。

(2). 宋 人對 神宗 的習慣稱呼。 神宗 陵本名 永裕陵 ,在 河南省 鞏縣 西南。 宋 蘇軾 《送陳伯修察院赴闕》詩:“ 裕陵 固天縱,筆有雲漢姿。” 宋 樓鑰 《跋汪季路書畫·蔡京自書竄謫元符黨人詔草》:“ 裕陵 裁決庶政,動出親札。” 宋 周煇 《清波別志》卷中:“ 裕陵 稽古製作,詔置禮制局,討論古今沿革,畫一來上,以袪千古之陋,成一代之典。”

識拔

賞識並提拔。《三國志·魏志·崔林傳》“子 述 嗣” 裴松之 注引 晉 傅暢 《晉諸公贊》:“初, 林 識拔同郡 王經 於民伍之中,卒為名士,世以此稱之。” 宋 王安石 《已除觀使乞免使相札子》:“且臣蒙陛下識拔,序之羣臣之右。” 清 薛福成 《庸盦筆記·史料一·巡撫折藩司之焰》:“ 昆明 何根雲 制軍( 何桂清 )總督 兩江 , 王壯愍公 ( 王有齡 )素為所識拔,以一鹽大使,不數年間薦擢至 江蘇 布政使。”

鵬路

鵬飛之路。比喻仕宦之途。 北周 庾信 《周大將軍趙公墓志銘》:“鵬路忽催,龍津遂壅。” 唐 杜甫 《入衡州》詩:“紫荊寄樂土,鵬路觀翱翔。” 宋 林橫舟 《大江詞·壽仙尉》詞:“鵬路橫飛,蟾宮直上,早脫 * 雪。”

騰騫

(1).飛騰;向上升騰。 唐 李白 《書情題蔡舍人雄》詩:“層飆振六翮,不日思騰騫。” 宋 秦觀 《嘆二鶴賦》:“彼有啄乎廣莫之野,飲於清冷之淵,隨林丘而止息,順風氣而騰騫,一鳴九皐,聲聞於天。” 明 袁宗道 《獨坐》詩:“投身 * 聚,誰能自騰騫。” 陳去病 《趵突泉》詩:“風塵亦勞瘁,興會卻騰騫。”

(2).謂仕途得意,職位高升。 唐 杜甫 《寄岳州賈司馬六丈巴州嚴八使君兩閣老五十韻》:“如公盡雄俊,志在必騰騫。” 明 孫柚 《琴心記·陽關送別》:“前程萬里,指日騰騫。”

(3).猶仙逝。 宋 曾鞏 《鄖口》詩:“風光滿眼宛如昨,故人乘鸞獨騰騫。”

十年

形容時間長久。《左傳·僖公四年》:“一薰一蕕,十年尚猶有臭。” 楊伯峻 註:“十年,言其久也。” 唐 賈島 《劍客》詩:“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

淒涼

(1) 孤寂冷落

夜景淒涼

(2) 悲涼

字字淒涼

逝川

(1).指一去不返的江河之水。語本《論語·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 晉 葛洪 《抱朴子·勗學》:“鑒逝川之勉志,悼過隟之電速。” 唐 駱賓王 《秋日餞陸道士陳文林得風字》詩序:“登高切送歸之情,臨水感逝川之嘆。” 清 孫廷銓 《挽船行》:“皆雲 江 南來,束人投逝川。”

(2).比喻流逝的光陰。 南朝 齊 謝朓 《王撫軍庾西陽集別時為豫章太守庾被徵還東》詩:“離會雖相親,逝川豈往復。” 唐 吳融 《子規》詩:“舉國繁華委逝川,羽毛漂蕩一年年。” 毛 * 《到韶山》詩:“別夢依稀咒逝川,故園三十二年前。”

詩詞推薦

孫傳師密學輓辭(原作一首,據四庫本分為四原文_孫傳師密學輓辭(原作一首,據四庫本分為四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