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樓鑰的《送從弟叔韶尉東陽》
全文:
阿連少也爽,孤立生氣燄。
壯年淬詞鋒,傾心事鉛槧。
膠庠困虀鹽,世科終穩占。
再興連桂堂,爾祖真不忝。
況將尉東白,士友尚歆艷。
惟我愛子深,老矣猶不厭。
固知為子喜,頗亦動吾念。
贈子當以言,苦口當針砭。
此邑子舊遊,歷歷數行店。
棠陰見郎君,遺老喜窺覘。
其民最服義,情偽靡容掩。
莫恃采棒威,要使慕巾墊。
子文多立就,詞采更華贍。
吾聞恃俊者,塞門關反坫。
前賢最加謹,臨用更重撿。
他時可待取,天庭得錦掞。
吾家有素風,耳目久濡染。
毋庸慕豪舉,助廉先以儉。
湎酒更宜戒,平地有深塹。
酣暢當有時,勿習杯瀲灩。
持論毋過高,斯言卻防玷。
立節毋務奇,躐等恐成僭。
外物思過分,檢身但多欠。
勿嫌一尉卑,封清尚為傔。
仕途固險巇,大要進以漸。
不須苦求知,真知奏應剡。
向來湖海豪,四十可收斂。
寧為處囊錐,莫作露刃劍。
匆匆摻祛別,魚鮮酒方釅。
刮目待子歸,罔俾吾言驗。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外物
(1).身外之物。多指利慾功名之類。《莊子·外物》:“外物不可必,故 龍逄 誅, 比干 戮, 箕子 狂, 惡來 死, 桀 紂 亡。” 南朝 梁 沉約 《述僧中食論》:“心神所以昏惑,由於外物擾之。擾之大者其事有三:一則勢利榮名,二則妖妍靡曼,三則甘旨肥濃。” 唐 高適 《同群公宿開善寺贈陳十六所居》詩:“談空忘外物,持誡破諸邪。” 宋 曾鞏 《救災議》:“先王之於救災,髮膚尚無所愛,況外物乎!” 明 方孝孺 《贈林公輔序》:“彼或不知自身重而為外物所移奪者,自輕者也。”
(2).謂超脫於物慾之外。《莊子·大宗師》:“參日而後能外天下,已外天下矣,吾又守之,七日而後能外物。” 晉 葛洪 《抱朴子·明本》:“外物棄志,滌盪機變,忘富逸貴,杜遏勸沮,不恤乎窮,不榮乎達,不戚乎毀,不悅乎譽,道家之業也。” 唐 杜甫 《渼陂西南台》詩:“勞生愧 嚴 鄭 ,外物慕 張 邴 。”
(3).指外界的人或事物。《南史·齊豫章文獻王嶷傳》:“訊訪東宮玄圃,乃有栢屋,制甚古拙,臣乃欲壞取以奉太子,非但失之於前,且補接既多,不可見移,亦恐外物或為異論,不審可有垂許送東府齋理不?”《梁書·陶弘景傳》:“雖在朱門,閉影不交外物,唯以披閲為務。” 唐 元稹 《贈樂天》詩:“不是眼前無外物,不關心事不經心。” 宋 陸游 《感懷》詩:“一窗修燈下,超然傲 羲 軒 。外物自變遷,內景常默存。”
過分
超過本分或一定的限度
奚二哥的話未免太過分了。—— 王統照《山雨》
檢身
檢點自身。 漢 王充 《論衡·程材》:“案世間能建蹇蹇之節,成三諫之義,令將檢身自敕,不敢邪曲者,率多儒生。” 唐 杜甫 《毒熱寄簡崔評事十六弟》詩:“藴藉異時輩,檢身非苟求。”《舊唐書·賈耽傳》:“雖不能以安危大計啟沃於人主,而常以檢身厲行以律人。”
樓鑰名句,送從弟叔韶尉東陽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