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毛滂的《水調歌頭(登衢州雙石堂呈孫八太守公素)》
全文:
謝安涵雅量,叔夜賦剛腸。
清宵假寐,應笑長孺臥淮陽。
盡徹東平屏障,不廢南樓談詠,宴寢自凝香。
庭下一杯土,須避赤帷裳。
雙石健,含古色,照新堂。
百年喬木陰下,僵立兩蛟蒼。
目送千山爽氣,簾卷一城風月,杖屨合彷徉。
他日峨眉秀,相望隔明光。
參考注釋
目送
用目光送別離去的人或物
千山
(1).極言山多。 唐 柳宗元 《江雪》詩:“千山鳥飛絶,萬逕人蹤滅。” 宋 王安石 《古松》詩:“萬壑風生成夜響,千山月照掛秋陰。”
(2).山名。在今 遼寧省 西南部,為 長白山 的支脈。上有 月芽 、 缽盂 、 筆架 等十餘峰。奇峰迭聳,峭壁嵯峨,故有千山之稱。參閱《嘉慶一統志·奉天府·山川》。
爽氣
風月
(1) 本指清風明月
初秋涼夕,風月甚美。——《南史·褚彥回傳》
(2) 男女情愛
如今長大了,漸知風月。——《紅樓夢》
杖屨
(1).手杖與鞋子。古禮,五十歲老人可扶杖;又古人入室鞋必脫於戶外,為尊敬長輩,長者可先入室,後脫鞋。《禮記·曲禮上》:“侍坐於君子,君子欠伸,撰杖屨,視日蚤莫,侍坐者請出矣。” 鄭玄 註:“撰猶持也。” 孔穎達 疏:“撰杖屨者,則君子自執杖,在坐著屨。”《舊唐書·宦官傳·楊復恭》:“詔 復恭 致仕,賜杖屨。”
(2).對老者、尊者的敬稱。 唐 杜甫 《詠懷》之二:“南為 祝融 客,勉強親杖屨,結託老人星, 羅浮 展衰步。” 仇兆鰲 註:“ 盧 註: 衡山 有 祝融峯 , 董鍊師 在焉,故思一親其杖屨。” 宋 司馬光 《祭穎公文》:“承乏諫垣,造請有禁,不親杖屨,殆將再期,豈意一朝忽為永訣。”
(3).拄杖漫步。 唐 杜甫 《祠南夕望》詩:“興來猶杖屨,目斷更雲沙。” 宋 辛棄疾 《水調歌頭·盟鷗》詞:“先生杖屨無事,一日走千回。” 明 許時泉 《同甲會》:“杖屨問從何處,蒼山赤葉林丘。”
彷徉
亦作“ 彷佯 ”。亦作“ 彷洋 ”。1.週遊;遨遊。《文選·宋玉<招魂>》:“彷徉無所倚,廣大無所極些。” 張銑 註:“彷徉,遊行貌。”《史記·吳王濞列傳》:“故 吳王 欲內以 鼂錯 為討,處隨大王后車,彷徉天下。”《新唐書·盧藏用傳》:“﹝ 藏用 ﹞與兄 徵明 偕隱 終南 、 少室 二山,學練氣,為辟穀,登 衡 廬 ,彷洋 岷 峨 。”
(2).徘徊。《三國志·魏志·管輅傳》:“君夜在堂戶前,有一流光如燕爵者,入居懷中,殷殷有聲,內神不安,解衣彷佯,招呼婦人,覓索餘光。” 晉 陸雲 《悲郢》:“步江潭以彷徉,頻行吟而含瘁”。 宋 陸游 《庵中晚思》詩:“小庵摩腹獨彷徉,俗事紛紛有底忙。”
毛滂名句,水調歌頭(登衢州雙石堂呈孫八太守公素)名句
名句推薦
茶芽蔍蔌初離焙,筍角狼忙又吐泥
釋志芝《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