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黃庭堅的《和謝公定征南謠》
全文:
傳聞交州初陵梁,東連五溪西氐羌。
軍行不斷蠻標盾,謀主皆收漢畔亡。
合浦譙門腥血沸,看興城下白骨荒。
謀臣異時坐致寇,守臣今日愧苞桑。
已遣戈船下灕水,更分樓船浮豫章。
頗聞師出三鴉路,儘是中屯六郡良。
漢南食麥如食玉,湖南驅人如驅羊。
營平請谷三百萬,祁連引兵九千里。
少府私錢不可知,大農計歲今余幾。
土兵番馬貔虎同,蝮蛇毒草篁竹中。
未論芻粟捐金費,直愁瘴癘連營空。
我思荊州李太守,欲募蠻夷令自攻。
至今民歌尹殺我,州郡擇人誠見功。
張喬祝良不難得,誰借前筯開天聰。
詔書哀痛言語切,為民一洗橫屍血。
摧鋒陷堅賞萬戶,塹山堙谷窮三穴。
南平舊時頗臣順,欲獻封疆請旄節。
廟謨猶計病中原,豈知一朝更屠滅。
天道從來不爭勝,功臣好為可喜說。
交州雞肋安足貪,漢開九郡勞臣監。
呂嘉不肯佩銀印,徵側持戈敵百男。
君不見往年瀕海未郡縣,趙佗閉關罷朝獻。
老翁竊帝聊自娛,白頭抱孫思事漢。
孝文親遺勞苦書,稽首請去黃屋車。
得一亡十終不忍,太宗之仁千古無。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得一
(1).得道。《老子》:“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為天下貞。” 王弼 註:“一,數之始而物之極也,各是一物之生,所以為主也。物皆各得此一以成。”《呂氏春秋·論人》:“無以害其天則知精,知精則知神,知神之謂得一。凡彼萬形,得一後成。” 高誘 註:“一,道也。天道生萬物,萬物得一乃(後)成也。”《楚辭·遠遊》:“奇 傅説 之託辰星兮,羨 韓眾 之得一。” 王逸 註:“喻古先聖獲道純也。” 晉 陶潛 《感士不遇賦》:“承前王之清誨,曰天道之無親;澄得一以作鑒,恆輔善而佑仁。” 北周 庾信 《周祀圜丘歌·皇夏》:“得一惟清,於萬斯寧。”
(2).天的代稱。 唐 無名氏 《鴻慶寺碑》:“上奉得一,下及七世父母,法界眾生。”
不忍
(1).不忍心,感情上覺得過不去。《穀梁傳·桓公元年》:“先君不以其道終,則子弟不忍即位也。”《史記·項羽本紀》:“吾騎此馬五歲,所當無敵,嘗一日行千里,不忍殺之。”
(2).不忍耐;不忍受。《論語·衛靈公》:“巧言亂德,小不忍則亂大謀。” 晉 乾寶 《搜神記》卷十二:“ 阮士瑀 傷於虺,不忍其痛,數嗅其瘡。” 宋 蘇軾 《休兵久矣而國用日困策》:“不忍藥石之苦、針砭之傷,一旦流而入於骨髓,則愚恐其苦之不止於藥石,而傷之不止於針砭也。”
(3).不收斂。《楚辭·離騷》:“ 澆 身被服強圉兮,縱慾而不忍。” 漢 朱浮 《為幽州牧與彭寵書》:“高論 堯 、 舜 之道,不忍 桀 、 紂 之性,生為世笑,死為愚鬼,不亦哀乎?”
(4).不能忍受;不願意。《孟子·離婁下》:“我不忍以夫子之道,反害夫子。”《史記·亷頗藺相如列傳》:“ 相如 素賤人,吾羞,不忍為之下。”《三國志平話》卷上:“﹝妻子﹞到於庵門,見學究疾病,不忍見之,用手掩口鼻,斜身與學究飯吃。”
(5).捨不得。 清 李漁 《閒情偶寄·詞曲》:“予初閲時,不忍釋卷。” 清 趙翼 《甌北詩話·白香山詩》:“﹝ 香山 詩﹞古體則令人心賞意愜,得一篇輒愛一篇,幾於不忍釋手。” 郭小川 《木瓜樹的風波》詩:“此刻呀,他還不忍和同志們告別。”
太宗
開國第二代皇帝
高祖太宗法。——宋· 王讜《雅量》
千古
(1) 指久遠的年代
千古風流人物。——宋· 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千古江山。——宋· 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詞
縱有千古。——清· 梁啓超《飲冰室合集·文集》
成為千古罪人
(2) 永遠地
千古奇冤,江南一葉——周*恩*來
千古奇聞
(3) 婉辭,哀悼死者,表示永別或永垂不朽。多用於輓聯、花圈等的上款
黃庭堅名句,和謝公定征南謠名句
名句推薦
十三學繡傍金窗,十六梳頭壓大拜
沈雲卿《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