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唐代孫逖的《山行遇雨》
全文:
驟雨晝氤氳,空天望不分。
暗山唯覺電,窮海但生雲。
涉澗猜行潦,緣崖畏宿氛。
夜來江月霽,棹唱此中聞。
參考注釋
行潦
(1).溝中的流水。《詩·召南·采苹》:“於以采藻?於彼行潦。” 毛 傳:“行潦,流潦也。”《孟子·公孫丑上》:“麒麟之於走獸,鳳凰之於飛鳥, 太山 之於丘垤,河海之於行潦,類也。” 趙岐 註:“行潦,道傍流潦也。” 孫奭 疏:“潦,雨水盛也。” 唐 駱賓王 《從軍中行路難》詩:“川源饒毒霧,谿谷多淫雨。行潦四時流,崩槎千歲古。” 張際春 《向贛南閩西進軍》:“有些路旁的枯草上,掛著一根一根的半透明的圓形冰柱,風吹著一搖一擺,有的被行人撞落在行潦中流動著。”一說道路上的積水。《左傳·隱公三年》:“潢、污、行潦之水。” 孔穎達 疏:“行,道也;雨水謂之潦。言道上聚流者也。 服虔 云:‘畜水謂之潢;水不流謂之污;行潦,道路之水是也。’” 郭沫若 《山中雜記·賣書》:“雨傘上滴落著的雨聲都舉著音樂的諧調,赤足上蹴觸著的行潦也覺得爽膩。”
(2).《詩·大雅·泂酌》:“泂酌彼行潦,挹彼注茲,可以餴饎。” 鄭玄 箋:“流潦,水之薄者也。遠酌取之,投大器之中,又挹之,注之於此小器,而可以沃酒食之餴者。以有忠信之德、齊絜之誠以薦之故也。”《左傳·隱公三年》:“苟有明信,澗、溪、沼、沚之毛……潢、污、行潦之水,可薦於鬼神,可羞於王公。”後因以“行潦”指祭祀或進獻用的酒食。《樂府詩集·郊廟歌辭六·唐五郊樂章》:“至德可饗,行潦斯挹。” 唐 陳子昂 《為建安王獻食表》:“而策勛飲至,頻承湛露之恩;獻壽奉觴,未申行潦之薦。” 宋 張世南 《遊宦紀聞》卷六:“ 金 ( 高麗 使臣)之詞云:‘穆如清風,幸被餘光之照;酌彼行潦,可形將意之勤。幸被寬裕而有容,敢以菲微而廢禮。’”
(3).指渾濁的水。以喻濁世。《詩·大雅·泂酌》篇,今文三家以之為 公劉 而作。謂以戎狄濁亂之區而 公劉 居之,譬如行潦可謂濁矣。 公劉 挹而注之,則濁者不濁,清者自清。說見 清 王先謙 《詩三家義集疏》。 漢 揚雄 《百官箴·博士箴》:“ 公劉 挹行潦,而濁亂斯清,官操其業,士執其經。” 清 顧炎武 《淮北大雨》詩:“已知舉世皆行潦,且復因人賦苦匏。”自註:“匏苦不材於人,共濟而已。”按,《詩·邶風·匏有苦葉序》謂“刺 衞宣公 也。”
孫逖名句,山行遇雨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