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明代李士淳的《己亥中秋偕社中諸子登元魁塔會被飲文昌閣笙歌備奏群英鹹集賦以紀之·其六》

全文:
懷人昔自陟崔嵬,好把金罍對客開。
丹鳳休教從北至,孤鴻今已望南來
白雲黃鵠經千載,明月中秋歲一回。
丘壑無營堪適意,林泉到處是仙胎。

李士淳詩詞大全

參考注釋

丹鳳

(1).頭和翅膀上的羽毛為紅色的鳳鳥。《禽經》“鸞” 晉 張華 註:“首翼赤曰丹鳳。” 唐 元稹 《桐花》詩:“丹鳳巢阿閣,文魚游碧潯。”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丐仙》:“俄見朝陽丹鳳,啣一赤玉盤,上有玻璃琖二,盛香茗,伸頸屹立。”

(2).喻下達詔書的使者。亦指詔書。 南朝 梁簡文帝 《漢高廟賽神》詩:“白雲 蒼梧 去,丹鳳 鹹陽 來。” 唐 黃滔 《賀清源僕射新命》詩:“二天在頂家家詠,丹鳳銜書歲歲來。” 明 高明 《琵琶記·春宴杏園》:“九重天上聲名重,紫泥封已傳丹鳳。”

(3).指丹鳳城或丹鳳闕、丹鳳門、丹鳳樓。亦借稱帝都、朝廷。 唐 東方虬 《昭君怨》詩之二:“揜淚辭丹鳳,銜悲向白龍。” 明 陳玉陽 《昭君出塞》:“謫青鸞,寃生畫郎;今日呵,辭丹鳳,愁生故鄉。”

(4).喻傑出者。 元 關漢卿 《雙赴夢》第四折:“俺哥哥丹鳳之具。”

北至

即夏至。因夏至日太陽位置在赤道最北面之點,其後即南移,故稱。 漢 張衡 《西京賦》:“日北至而含凍,此焉清暑。” 唐 柳宗元 《天對》:“ 狂山 凝凝,冰於北至。” 清 夏炘 《學禮管釋·釋冬夏致日春秋致月》:“致,極也。測量之法須逐日為之,久乃得日、月之真度。春、秋非不測日,但日行出入於赤道,有北至、南至之殊,而以冬夏為之極。”

孤鴻

孤單的鴻雁。 三國 魏 阮籍 《詠懷詩》之一:“孤鴻號外野,朔鳥鳴北林。” 唐 張九齡 《感遇》詩之四:“孤鴻海上來,池潢不敢顧。側見雙翠鳥,巢在三珠樹。” 宋 蘇軾 《卜運算元·黃州定慧院寓居作》詞:“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 明 梁辰魚 《浣紗記·被擒》:“看天外孤鴻 北海 回,要寫封音書去。” 明 周岐 《塞下曲》:“橫角夜吹聞四野,長戈朝試解重圍。關山多少征人淚,不及孤鴻天外歸。”

李士淳名句,己亥中秋偕社中諸子登元魁塔會被飲文昌閣笙歌備奏群英鹹集賦以紀之·其六名句

詩詞推薦

丹鳳休教從北至,孤鴻今已望南來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