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喻言三首·其一》
全文:
物以少為貴,亦以貴招議。
白石與白玉,未始非一類。
石以為杵臼,玉以為彝器。
人情每視石,泛泛無他計。
於玉乃不然,睨視求瑕備。
以此例其凡,吁哉可知畏。
參考注釋
以為
認為
自以為不失天下之士。——《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
以為旦噬己也。——唐· 柳宗元《三戒》
以為鄙吝。——宋· 司馬光《訓儉示康》
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資治通鑑》
自以為必死。——《資治通鑑·唐紀》
以為豪。——明· 魏禧《大鐵椎傳》
以為妙絕。——《虞初新志·秋聲詩自序》
杵臼
(1).杵與臼。舂搗糧食或藥物等的工具。《六韜·農器》:“戰攻守御之具盡在於人事:耒耜者,其行馬蒺藜也……钁鍤斧鋸杵臼,其攻城器也。”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河水四》:“東廂石山猶傳杵臼之跡。庭中亦有舊宇處,尚髣髴前基。” 唐 杜甫 《九成宮》詩:“蒼石八百里,崖斷如杵臼。”
(2).以杵搗臼。《漢書·楚元王劉交傳》:“二人諫,不聽,胥靡之,衣之赭衣,使杵臼碓舂於市。” 顏師古 注引 晉灼 曰:“高肱舉杵,正身而舂之。”《南史·宋紀上·武帝》:“明日復至洲,里聞有杵臼聲,往覘之,見童子數人皆青衣,於榛中擣藥。” 唐 張籍 《太白老人》詩:“洞裡仙家常獨往,壺中靈藥自為名。春泉四面遶茅屋,日日唯聞杵臼聲。”《當代》1984年第3期:“噸,噸-咚……沉悶的杵臼聲,似乎從 瀘沽湖 底,從 獅子山 肚子裡滾來。”
(3).指 春秋 晉 人 公孫 杵臼 。 晉景公 佞臣 屠岸賈 殘殺世卿 趙氏 全家,滅其族,復大索 趙氏 遺腹孤兒。 趙氏 門客 公孫杵臼 捨出生命保全了 趙氏 孤兒。事見《史記·趙世家》。 明 何景明 《下宮行》:“千金詐賣 趙氏 子,真孤乃存 杵臼 死。”
(4).借為別人保全後嗣的人。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紅玉》:“但憐此褓中物,恐墜宗祧。君義士,能為我 杵臼 否?”
彝器
古代宗廟常用的青銅祭器的總稱。如鍾、鼎、尊、罍、俎、豆之屬。《左傳·襄公十九年》:“且夫大伐小,取其所得以作彝器。” 杜預 註:“彝,常也。謂鐘鼎為宗廟之常器。”《國語·楚語下》:“采服之儀,彝器之量。” 韋昭 註:“彝,六彝;器,俎豆。”《漢書·五行志中之上》:“諸侯之封也,皆受明器於王室,故能薦彝器。” 顏師古 註:“彝器,常可寶用之器也。”《資治通鑑·晉安帝義熙十三年》:“ 裕 收 秦 彝器、渾儀、土圭、記里鼓、指南車送詣 建康 。” 清 錢泳 《履園叢話·藝能·銅匠》:“鑄銅之法, 三代 已備,鼎鐘彝器,制度各殊。”
乾隆名句,喻言三首·其一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