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德裕

作者:周孚 朝代:宋代

次韻德裕原文

此郎筆力如江漢,收卷波瀾作此嬉。

三嘆方驚永嘉末,兩章還到建安時。

祗知妙語能祛瘧,可悟虛名不療飢。

同病同憂有如此,向來吾亦蠹魚痴。

詩詞問答

問:次韻德裕的作者是誰?答:周孚
問:次韻德裕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次韻德裕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周孚的名句有哪些?答:周孚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支韻

參考注釋

筆力

寫字、畫畫、寫文章用筆行文的力量;文章的氣勢

筆力雄健

江漢

(1). 長江 和 漢水 。《書·禹貢》:“ 江 漢 朝宗於海。”《詩·小雅·四月》:“滔滔 江 漢 ,南國之紀。” 朱熹 集傳:“ 江 漢 ,二水名。” 北周 庾信 《周柱國大將軍紇乾弘神道碑》:“ 江 漢 之間,不驚雞犬; 樊 襄 之下,更多冠蓋。” 清 黃景仁 《黃鶴樓用崔韻》:“欲把登臨倚長笛,滔滔 江 漢 不勝愁。”

(2).指 長江 與 漢水 之間及其附近的一些地區。古 荊楚 之地,在今 湖北省 境內。 晉 陸機 《演連珠》之四十:“ 江 漢 之君,悲其墜屨, 少原 之婦,哭其亡簪。”《後漢書·荀彧傳》:“ 紹 既新敗,眾懼人擾,今不因而定之,而欲遠兵 江 漢 ,若 紹 收離糾散,乘虛以出,則公之事去矣。”《文選·江淹<望荊山>詩》:“奉義至 江 漢 ,始知 楚 塞長。” 李善 註:“ 江 漢 , 荊 楚 之境也。”

(3).指 長江 與 漢水 之間及其附近的一些地區。古 巴 蜀 之地。今 四川省 的東部地區。 唐 杜甫 《枯棕》詩:“嗟我 江 漢 人,生成復何有?” 仇兆鰲 註:“ 江 漢 ,指 巴 蜀 。”

(4).指 長江 與 漢水 之間及其附近的一些地區。今 湖北省 及其附近地區。 陳毅 《吟 * 形勢》:“ 江 漢 飛傳 劉 鄧捷,中原重見 李 鄭 回。”

波瀾

(1) * 浪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起)。——宋· 范仲淹《岳陽樓記》

(2) 多用於比喻

文章波瀾起伏

三嘆

亦作“ 三嘆 ”。多次感嘆,形容慨嘆之深。《左傳·昭公二十八年》:“吾子置食之間三嘆,何也?” 唐 杜甫 《惜別行送劉判官》詩:“九州兵革浩茫茫,三嘆聚散臨重陽。”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自述》:“予每讀其史傳及《正氣歌》,未嘗不三嘆流涕也,今予亦祇法 文丞相 已。”

謂三人隨著歌唱者發出讚嘆之聲,予以應和。《文選·陸機<文賦>》:“雖一唱而三嘆,固既雅而不艷。” 李善 註:“唱,發歌句者;三嘆,三人從而嘆之。”

永嘉

永嘉郡,治所在今浙江永嘉縣

展轉四明天台,以至 永嘉。—— 宋· 文天祥《指南錄後序》

還到

返回;回到。《史記·大宛列傳》:“ 騫 還到,拜為大行,列於九卿。”《三國志·吳志·吳主傳》“此言之誠,有如 大江 ” 裴松之 注引 三國 魏 魚豢 《魏略》:“初 東里袞 為 于禁 軍司馬,前與 周 俱沒,又俱還到,有詔皆見之。” 晉 常璩 《華陽國志·蜀志》:“ 惠王 知 蜀王 好色,許嫁五女於 蜀 。 蜀 遣五丁迎之,還到 梓潼 ,見一大蛇入穴中。”《宋書·謝方明傳》:“嘗年終, 江陵縣 獄囚事無輕重,悉散聽歸家,使過正三日還到。” 南唐 張泌 《寄人》詩:“酷憐風月為多情,還到春時別恨生。”

建安

東漢獻帝劉協的年號(公元196—219年)

漢末 建安中。——《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妙語

(1) 指意味深長或說得很俏皮的話

(2) 快速、簡練而漂亮、詼諧的說法

用一些妙語使他們的評論生動

(3) 詞美意深而富於情趣的言語

妙語驚人

虛名

空虛的名稱,不符實際的聲譽

不求虛名

療飢

見“ 療飢 ”。

亦作“ 療飢 ”。解餓,充飢。 漢 張衡 《思玄賦》:“聘 王母 於 銀臺 兮,羞玉芝以療飢。” 宋 王禹偁 《吊稅人場文》:“如有霜徑晨征,陰村墓宿,爾必搏以療飢,嚼而充腹。” 明 劉基 《擬連珠》之二九:“摶沙為餅,不可療飢。” 清 曹寅 《題馬湘蘭畫蘭長卷》詩:“可知名士能傾國,解道蛾眉不療飢。”

同病

比喻毛病或遭遇相同的人

同憂

(1).一同憂慮;一同憂愁。《逸周書·大戒》:“連官集乘,同憂若一。” 三國 魏 曹冏 《六代論》:“朝無死難之臣,外無同憂之國。” 宋 陳師道 《寄潭州張芸叟》詩之二:“賦詩真有助,弔古不同憂。” 元 宮天挺 《范張雞黍》第二折:“我和他一處行,一處歇,戚同憂,喜同悅。”

(2).謂遭遇相同。 明 何景明 《嗟哉行》:“同病者憐,同憂者嘆。”

有如

(1).猶如,好像。《詩·大雅·召旻》:“昔先王受命,有如 召公 ,日辟國百里,今也日蹙國百里。” 唐 韓愈 《寄三學士》詩:“歸舍不能食,有如魚中鉤。”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崔秀才》:“吾聞人心不同,有如其面。”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她來自田間,心直口快,待 曾 家的子女,有如自己的骨肉。”

(2).如果,假如。《史記·商君列傳》:“ 公叔 病有如不可諱,將柰社稷何?”《資治通鑑·後晉齊王開運二年》:“今 唐 兵不出數千,將軍擁眾萬餘,不乘其未定而擊之,有如 唐 兵懼而自退,將軍何面目以見陛下乎!” 清 顧炎武 《義士行》:“有如不幸先朝露,此恨悠悠誰與訴?”

(3).古人誓詞中常用語。《左傳·僖公二十四年》:“所不與舅氏同心者,有如白水!” 楊伯峻 註:“‘有如’亦誓詞中常用語, 文 十二年《傳》‘有如 河 ’……‘有如白水’即‘有如河’,意謂 河 神鑒之。”《左傳·襄公二十五年》:“ 晏子 仰天嘆曰:‘ 嬰 所不唯忠於君、利社稷者是與,有如上帝!’”

向來

(1) 一貫如此

(2) 先前

向來之煙霞。——唐· 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

向來不過籠絡耳。——清· 梁啓超《譚嗣同傳》

蠹魚

亦作“蠧魚”。1.蟲名。即蟫。又稱衣魚。蛀蝕書籍衣服。體小,有銀白色細鱗,尾分二歧,形稍如魚,故名。 唐 白居易 《傷唐衢》詩之二:“今日開篋看,蠹魚損文字。” 明 張景 《飛丸記·旅邸揣摩》:“夜窺得汗牛編學累絲,晝翻從蠧魚涎窮滋味。” 宋 陸游 《箜篌謠寄季長少卿》之一:“卷書置篋中,寧使飽蠹魚。”《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九一回:“這東西我家多的拿竹箱子裝著,一箱一箱的餵蠹魚,你自看得希罕。”

(2).借指書籍。 清 金人瑞 《立春日送二策入學》詩:“笥鎖蠧魚皆祖往,身從皋比又前緣。” 郁達夫 《雜感》詩之八:“十年潦倒空湖海,半生浮沉伴蠹魚。”

(3).啃書本。亦指死啃書本的讀書人。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經籍會通四》:“枕席經史,沉湎青緗,卻掃閉關,蠹魚歲月,賞鑒家類也。” 清 唐孫華 《再迭隨庵韻》:“衰年髣髴燭光餘,猶向殘編作蠧魚。” 聞一多 《給臧克家先生》:“你誣枉了我,當我是一個蠹魚,不曉得我是殺蠹的芸香。”

詩詞推薦

次韻德裕原文_次韻德裕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