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筆多訛傳,永言傳其真

乾隆雙義詩

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雙義詩》

全文:
雙忠昔集事,雙烈能忘身。
茲作雙義詩,其故得細陳。
曰納木扎爾,曾贊北路軍。
奮勇剪逆賊,封伯酬其勛。
副都統三泰,英氣頗超人。
均御前侍衛,素悉厥忠純。
兆惠富德輩,從戎久效勤。
欲代俾將母,二臣被選掄。
去歲黑水役,固守遣索倫。
致信愛隆阿,權退催後援。
可支百日間,速進莫逡巡。
將軍及參贊,輕進徒俱焚。
當待師並來,何慮狂狙狺。
爾時二臣者,馳驛往軍門。
過愛隆阿營,卻近黑水濱。
所遣人未遇,炮聲前忽聞。
知賊與我戰,聞戰恥退奔。
徒攜百餘騎,赴義命同捐。
凶信驛遞來,痛淚傷心魂。
使早知拒守,退俟熊羆群。
同進可樹功,何致均沉淪。
即先至一日,合兆惠軍屯。
亦可旋今歲,奚煩以身殉。
不前復不後,此實若有神。
富德自和闐,重至黑水津。
葉爾奇木降,諸事粗處分。
痛念我將士,沙場化為燐。
黃頭雖不備,掩髂權為墳。
猿鶴昔屬幻,邱隴今可循。
因以此事奏,西望揮淚頻。
豐碑旌墓門,千秋西海垠。
捐軀固臣節,在爾非所論。
在予則何忍,此恨終當伸。
夷考六人跡,事異心同均。
與國休戚共,寧止曰藎臣。
史筆多訛傳,永言傳其真

乾隆詩詞大全

參考注釋

史筆

(1).歷史記載的代稱。指史冊。 三國 魏 曹植 《求自試表》:“使名掛史筆,事列朝榮,雖身分 蜀 境,首懸 吳 闕,猶生之年也。” 宋 王禹偁 《鄭善果非正人論》:“史臣謂 鄭善果 幼事賢母,長為正人。予以 善果 行事驗之,見史筆之失。” 清 昭槤 《嘯亭續錄·古史筆多緣飾》:“古今所謂忠臣孝子,皆未足深信,乃史筆之緣飾,欲為後代美談耳。”

(2).指修史之筆。《晉書·文苑傳·曹毗》:“既登 東觀 染史筆,又據太學理儒功。” 明 宋濂 《吳公行狀》:“他時執史筆者,尚有考於斯焉。”

(3).指執史筆之人,史官。 唐 韓愈 《石君墓志銘》:“故相國 鄭公 餘慶 ,留守 東都 ,上言 洪 可付史筆。”

(4).史家記敘史實的筆法。 唐 岑參 《佐郡思舊遊》詩:“史筆眾推直,諫書人莫窺。”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史書佔畢一》:“余謂 劉 有史學,無史筆。” 孫犁 《澹定集·與友人論傳記》:“史筆和文學之筆,應該分別開。”

訛傳

與事實、事件等不相符的傳聞

永言

長言;吟詠。《書·舜典》:“詩言志,歌永言。” 孔 傳:“謂詩言志以導之歌,詠其義以長其言。” 晉 何敬祖 《雜詩》:“勤思終遙夕,永言寫情慮。” 清 陳夢雷 《抒哀賦》:“援 靈均 以永言兮,繹 羲 文 之所指。”

乾隆名句,雙義詩名句

詩詞推薦

  • 水調歌頭

    吳潛宋代〕皎月亦長有,今夜獨娟娟。浮雲萬里收盡,人在水晶奩。矯首銀河澄澈,搔首金風浩蕩,毛髮亦冷然。宇宙能空闊
  • 野步

    張耒宋代〕帶水依城一徑微,出城桃杏雨來枝。最憐楊柳身無力,付與春風自在吹。
  • 香山送金蓮花至

    乾隆清代〕亞埭前朝猶萼葆,裝瓶今日已花開。分明演出蓮華藏,電火流陰視此哉。
  • 睡起

    錢時宋代〕雨浥蒲風晚更涼,數花檐卜淨生香。高眠深穩清無夢,盡覺人間白晝長。
    史筆多訛傳,永言傳其真 詩詞名句
  • 詩呈監試

    馮時行宋代〕筆陣詞鋒已破堅,深深簾幕度微煙。紛袍倖免催詩雨,堆案何堪造傍天。走馬共知難看錦,得魚自笑已忘筌。芙蓉
  • 哀都官王申

    李廌宋代〕壠上弓旌降鶴書,戔戔璧帛賁鄉閭。漢宮入奏賢臣頌,蜀道榮觀駟馬車。誰謂諸侯老賓客,歸來華發伴樵漁。泮宮
  • 湖中曲

    李賀唐代〕長眉越沙采蘭若,桂葉水葒春漠漠。橫船醉眠白晝閒,渡口梅風歌扇薄。燕釵玉股照青渠,越王嬌郎小字書。蜀紙
  • 留友人

    葛郛宋代〕良友間何闊,春事遽如許。勞君下鷗沙,一葉系春渚。昨夢墜前世,再見欣欲舞。聊呼花底杯,酒麵點紅雨。狂歌
  • 夜雨有念

    白居易唐代〕以道治心氣,終歲得晏然。何乃戚戚意,忽來風雨天?既非慕榮顯,又不恤饑寒。胡為悄不樂,抱膝殘燈前?形影
  • 用韋蘇州神靜師院韻寄微公

    李彭宋代〕雲臥衣裳冷,岩幽鐘磬微。秋蟲留霧牖,夕鳥下煙扉。無人瀹茗碗,坐我語斜暉。分攜復經歲,長嗟志願違。
史筆多訛傳,永言傳其真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