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方浚師的《示從侄臻蔭》
全文:
吾家盛甲第,河庫為權輿。
厥後二十科,榜上姓名書。
祖德培植遠,歲月幾盈虛。
記汝赴京國,歲在丁巳初。
淮北紛干戈,烽火遍里閭。
田園盡荒蕪,爾我蟻虱如。
我抱風木痛,銜血哀皋魚,長途爾為伴,謀失系我疏。
說餅雜豆麥,充腸多芋渠。
馬氏蓬門中,嚄嚄聲無豬。
室罄如懸磬,鏡暗空藏蜍。
何以驅憂患,㰂酒浮春蛆。
南北苦流離,六載三移居。
賦性賴堅忍,詎謂豁達歟。
艱難奉慈母,家無儋石儲。
勞勞齏鹽問,可憐灰燼餘。
天恩亦云厚,槃帶匪思且。
期汝嘉禾植,惡彼莠草鋤。
望汝奮騏驥,駑材嗤蹇驢。
善米與性禾,豐稔驗經畬。
篝鐙照縹緗,明月來庭除。
而翁詠子衿,風塵羈客裾。
五十尚勤學,鄉曲流名譽。
豐城躍劍氣,光射牛斗墟。
行見甲坼萌,春雷驚發舒。
高曾貿矩矱,箕裘宜勉諸。
鵰鶚出秋塵,直上毋躊躇。
參考注釋
高曾
(1).高祖和曾祖。 宋 文天祥 《題中書直院劉左史震孫雲萍錄》:“ 忠肅公 , 朔 人,以直節名一代,今中書左史負沉厚剛峭之氣,以‘朔’名齋,蓋於高曾規矩焉。” 清 方苞 《岩鎮曹氏女婦貞烈傳序》:“ 歙縣 曹晉袁 傳其高曾以下,遠近宗婦貞烈者四十有五人。”
(2).泛指遠祖。 清 龔自珍 《平均篇》:“語百姓曰:爾懼兵燹乎?則將起其高曾於九京而問之。”
矩矱
(1).規矩法度。《楚辭·離騷》:“曰勉升降以上下兮,求矩矱之所同。” 王逸 註:“矩,法也;矱,於縛切,度也。” 漢 嚴忌 《哀時命》:“上同鑿枘於 伏羲 兮,下合矩矱於 虞 唐 。”《明史·選舉志一》:“時方崇尚新奇,厭薄先民矩矱。” 胡蘊玉 《<中國文學史>序》:“至 啟禎 時, 錢謙益 、 艾南英 準 北宋 之矩矱, 張溥 、 陳子龍 擷 東漢 之芳華,各樹一幟,以召學者。”
(2).定為法度,以為法式。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序志》:“但言不能盡意,聖人所難,識在缾管,何能矩矱?” 宋 洪邁 《<唐黃御史公集>序》:“於時墨儒詞匠所為詩若文,鹹矩矱自然,不以彫飾為工,相與贊翊道真。”
箕裘
《禮記·學記》:“良冶之子,必學為裘,良弓之子,必學為箕。” 孔穎達 疏:“積世善冶之家,其子弟見其父兄世業鋾鑄金鐵,使之柔合以補治破器,皆令全好,故此子弟仍能學為袍裘,補續獸皮,片片相合,以至完全也……善為弓之家,使乾角撓屈調和成其弓,故其子弟亦覩其父兄世業,仍學取柳和軟撓之成箕也。”良冶、良弓,指善於冶金、造弓的人。意謂子弟由於耳濡目染,往往繼承父兄之業。後因以“箕裘”比喻祖上的事業。《晉書·陳壽司馬彪等傳論》:“鹹能綜緝遺文,垂諸不朽,豈必克傳門業,方擅箕裘者哉!” 宋 樓鑰 《送張子宓分教澧陽》詩:“君家世為儒,青箱襲箕裘。” 明 楊柔勝 《玉環記·童兒暗毒》:“願爹爹百歲壽高,養童兒箕裘承紹。” 歐陽予倩 《晴雯補裘》第二場:“ 賈母 :箕裘付與兒孫輩,我自含飴樂餘年。”
方浚師名句,示從侄臻蔭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