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雜言》
全文:
羽毛雖輕,可重鉤金。
舟固浮川,漏水亦沉。
強弩之末縞弗穿,世間萬事難期全。
欲求不殆在知止,非不知止因難已。
舉棋忌屢更,天道好謙而惡盈。
兵凶戰危事,此語誠非假。
事後曰曾料,豈足謂智者。
參考注釋
欲求
指慾念和要求
不殆
不危險,不會失敗
知彼知己者,百戰不殆。——《孫子·謀攻》
知止
(1).謂志在達到至善的境地。語本《禮記·大學》:“大學之道……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 朱熹 集註:“止者,所當止之地,即至善之所在也。知之,則志有定向。” 唐 柳宗元 《酬婁秀才寓居開元寺》詩:“味道憐知止,遺名得自求。” 宋 程頤 《四箴·聽箴》:“卓彼先覺,知止有定。閑邪存誠,非禮勿聽。”
(2).謂懂得適可而止;知足。《韓詩外傳》卷五:“貪物而不知止者,雖有天下不富矣。”《新唐書·李靖傳》:“﹝ 靖 ﹞會足疾,懇乞骸骨,帝遣中書侍郎 岑文本 諭旨曰:‘自古富貴而知止者蓋少……公今引大體,朕深嘉之。’”《四遊記·鐵拐獨步遇師》:“知止不求才,金睛半倦開;振衣千仞岡,何必戀塵埃?” 清 唐孫華 《九月十八日高詠堂小集分韻得平字》:“量力宜知止,適志在無營。”參見“ 知止不殆 ”。
不知
是指對於某種事物不清楚和不理解,和知道的意思相反。乾隆名句,雜言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