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明代李之世的《贈萬益之》
全文:
常聞靜者言,澹泊棲精魂。
之子抱微尚,抗志謝世樊。
原無昏濁染,安用漱靈根。
五嶽游其四,九州何足論。
察人洞腑臟,擷草辨寒溫。
斷酒持清齋,端居不立言。
和光世可混,抱沖道自存。
余懷方外蹤,於子情彌敦。
參考注釋
腑臟
中醫對人體內部器官的總稱。胃、膽、大腸、小腸、膀胱、三焦為六腑;心、肝、脾、肺、腎為五臟。亦泛指人的內臟。 晉 葛洪 《抱朴子·至理》:“破積聚於腑臟,追二豎於膏肓。” 柔石 《為奴隸的母親》:“這時,他底妻簡直連腑臟都顫抖。”
寒溫
(1).冷暖。《晏子春秋·諫下十三》:“故 魯 工不知寒溫之節,輕重之量,以害正生,其罪一也。”《漢書·京房傳》:“其説長於災變,分六十四卦,更直日用事,以風雨寒 溫為 候。” 唐 元稹 《祭翰林白學士太夫人文》:“﹝太夫人﹞減旨甘之直,續鹽酪之資,寒溫必服,藥餌必時。” 宋 司馬光 《和始平公見寄》詩:“違離詎幾時,風色變寒溫。”
(2).指問候冷暖起居。 晉 乾寶 《搜神記》卷十六:“忽有客通名詣 瞻 ,寒溫畢,聊談名理。” 元 尚仲賢 《柳毅傳書》第三折:“施禮罷,敘寒溫。”《紅樓夢》第一○五回:“眾親友也有認得 趙堂官 的,見他仰著臉不大理人,只拉著 賈政 的手笑著説了幾句寒溫的話。” 管樺 《將軍河》第一部第四一章:“﹝ 董士清 ﹞不自然地呲著牙,滿口寒溫:‘諸位冷不冷啊?辛苦啦!’”
(3).中醫指兩種藥性,寒性或溫性。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序例·神農本經名例》:“藥有酸、鹹、甘、苦、辛五味,又有寒、熱、溫、涼四氣。”注引 宗奭 曰:“寒、熱、溫、涼,是藥之性。” 魯迅 《二心集·“好政府主義”》:“因為自三民主義以至無政府主義,無論它性質的寒溫如何,所開的究竟還是藥名。”
李之世名句,贈萬益之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