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平風靜浪歌》
全文:
風以浪為用,浪以風為鼓。
風平浪靜宜,浪靜風平睹。
我泛揚子亦數度,無不平靜邀神祜。
百神受職總天恩,敬天感神銘心所。
昨日微雨今日晴,焦山速客亦已誠。
往來畫舫大江渡,何異太液與昆明。
浪自靜,風自平,巽二坎六息應聲。
布帆弗掛寂五兩,軋軋雙櫓乘波鳴。
中流攬景猶餘事,心恬因亦理解生。
大之無極而太極,雖互為根靜肇成。
次之物來而順應,為順應者自靜呈。
觀水雖有術,觀瀾亦末矣。
不如寥天一無動,契其始告彼抽秘。
騁妍者曷澄其末,返而求諸六經旨。
參考注釋
布帆
亦作“ 布颿 ”。布質的船帆。亦借指帆船。颿,“ 帆 ”的古字。《樂府詩集·清商曲辭三·懊儂歌八》:“長檣鐵鹿子,布帆阿那起。” 唐 顧況 《別江南》詩:“布帆輕白浪,錦帶入紅塵。” 明 高攀龍 《三時記》:“午後,餘五人共載而泛,張布颿信風所之,甚見氣象。” 清 黃景仁 《送陳理堂學博歸江南》詩:“下水船中天上坐,布帆安穩作歸人。”
五兩
(1).謂兩隻配成一雙。《詩·齊風·南山》:“葛屨五兩,冠緌雙止。” 朱熹 集傳:“兩,二履也。” 王夫之 稗疏:“按此‘五’字當與伍通,行列也。言陳履者,必以兩為一列也。乃與冠緌必雙,男女有匹之義合。”
(2).猶言五匹。《周禮·地官·媒氏》:“凡嫁子娶妻,入幣純帛,無過五兩。” 賈公彥 疏:“古者二端相向,卷之共為一兩。”《禮記·雜記下》:“納幣一束,束五兩。” 鄭玄 註:“納幣謂昏禮納徵也。十個為束,貴成數。兩兩者合其卷,是謂五兩……今謂之匹。”
(3).五兵技巧。《呂氏春秋·簡選》:“ 晉文公 造五兩之士五乘,鋭卒千人。” 高誘 註:“兩,技也,五技之人。” 陳奇猷 校釋引 金其源 曰:“五兩即五技,亦即五兵。士謂勇士。五兩之士,謂能用五兵技巧之勇士也。”
(4).代稱能用五兵技巧的勇士。 章炳麟 《封建考》:“夫 晉 之五兩, 吳 之多力、利趾, 越 之習流, 魏 之武卒, 秦 之鋭士,雖出徵調,猶選練中程。”
(5).亦作“ 五緉 ”。古代的測風器。雞毛五兩或八兩繫於高竿頂上,籍以觀測風向、風力。《文選·郭璞<江賦>》:“覘五兩之動靜。” 李善 註:“兵書曰:‘凡候風法,以雞羽重八兩,建五丈旗,取羽繫其巔,立軍營中。’ 許慎 《淮南子》注曰:‘綄,候風也, 楚 人謂之五兩也。’” 唐 獨孤及 《下弋陽江舟中代書寄斐侍御》詩:“東風滿帆來,五兩如弓弦。” 宋 賀鑄 《木蘭花》詞:“朝來著眼沙頭認,五兩竿搖風色順。” 明 張四維 《雙烈記·虜循》:“被他火箭飛來緊。我船五緉見火就著。”
軋軋
象聲詞,形容機器車輪里的軸承,齒輪等運轉擠壓時發出的連續的聲響
乾隆名句,平風靜浪歌名句
名句推薦
詩詞推薦
![布帆弗掛寂五兩,軋軋雙櫓乘波鳴 詩詞名句](/img/7/d01/nBnau4Wa4lWZ3dHZj9ycldWYtl2Lt92YucmbhdnbhlGZpNmLt9yL6MHc0RHa.jpg)